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活”与“动”

2019-03-21 00:25胡瑾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组内纸条成员

胡瑾

【摘要】小组活动这一课堂学习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小组活动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从小组活动“活”与“动”的角度在解决方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英语

小组活动

活动

小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学习,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英语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组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还提供了充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氛围,但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一、小组活动。“活”而不够“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以完成某些设定的目标,如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表达、游戏等。教师创设的这些小组活动灵活、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但在小组中,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活动参与度比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他们自然是小组活动的积极响应者;而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习惯于保持沉默、听别人发言,后进生则是因为能力不够,无法参与。由于小组活动的氛围相对宽松,让后两类学生有机可乘、“有懒可偷”,于是就养成了静态参与活动的习惯。长此以往,前两类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过于单一,始终是“发言人”,也会疲于类似的活动,从而失去活动兴趣,导致小组活动很“活”,而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二、小组活动,“动”而不够“活”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为此会针对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开展合理的小组活动。

由于教材的知识板块模式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难免会用相同的小组活动来巩固、练习某些相同的知识板块,这样的小组活动其实是缺乏创造性的,是不够“活”的。经常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也是缺乏新鲜感的。学生们在参与相同的小组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他们会敷衍了事,必然也会缺乏创造性的表现。这就是小组活动不够“活”而导致学生们虽然“动”而不够“活”的原因。

那么,我们要怎样避免以上的情况,让小组活动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成长呢?

三、小组活动。要以“活”促“动”、以“动”促“动”

1.让组内分工“活”起来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动”起来

组内成员经常变换角色分工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很少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以四人小组讨论为例,在活动之前,小组成员自由决定自己的号码(1~4号),然后教师公布:在本次小组讨论中,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讨论,1号学生负责记录,2号学生负责汇报。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成员能够更加明确各自的分工,更高效地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特别是在学生初步接触小组活动的阶段,教师经常这样做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角色轮换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分工合作。

成员角色分工的变化,能有效避免小组活动分工的模式化,减少小组部分成员偷懒的现象,促使每个成员体验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

2.让小组成员“动”起来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动”起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按座位来分配小组成员的。以四人小组活动为例,前后两桌座位的学生自然成为一组。这样开展小组活动操作方便,但是如果长期采用相同的组合形式,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小组活动的效果。

变动小组成员的组合方式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让班级所有学生按1到8报数,然后所有的1号学生成为一组,以此类推,产生小组进行活动。或者,把班级所有学生的姓名写在木签上,抽签产生小组进行活动。这样的组合活动建议在课前完成,以避免课堂上因调换座位产生混乱。当然也可以不调换座位,比如让横排四人一组,或者横竖结合分组。

小组成员组合的变化,能有效避免小组部分成员的依赖性,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广度和密度。

四、小组活动,要以“动”促“活”、以“活”促“活”

1.让小组活动形式“动”起来可以促进小组活动“活”起来

实践证明,长时间地采用一种活动形式,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在教学中,用相同的小组活动来练习相似的知识版块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怎样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我们可以通过变动小组活动形式的方法,让原本一成不变的活动“活”起来。

例如,对于每个单元Story time的教学,在完成对话学习后,读熟课文是必需的步骤。课堂上,会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齐读、跟读、分角色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小组总是选择齐读,有些小组虽然选择分角色读,但是内容最少的部分总会自动留给组内那个读得不太好的成员。在这样的小组朗读活动中,小组成员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小组朗读时,不妨采用Popcorn reading的朗读方法,也就是在组内练习时,不规定每个人朗读的量,第一个人读完后,自由选择下一个由谁来读,只要说出Popcorn×××就可以了。这样的话,组内每个成员都需要保证专注度,朗读的参与度当然也会有大幅度地上升,学生听和读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提升,单调的朗读活动变得灵活又有趣。

2.让小组活动内容“活”起来可以促进小组活动“活”起来

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模拟了小班化的学习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空间。教师要尽可能创新地设计自主性、合作性、能动性强的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小组活动真正地“活”起来。

Running dictation就是这样的小组活动。教师事先在教室的四个位置摆放好纸条,学生四人一组,第一个人跑到第一张纸条处,迅速记住纸条上的内容,返回座位复述,由第二个人记录下来。如果没有记住,可以重复来回跑,但仅限本人。第一张纸条上的内容写好后,由第二个人跑到第二张纸条处,迅速记住纸条上的内容,返回座位复述,由第三个人记录下来。以此类推,直到完成全部纸条的内容,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在这个竞争性极强而且颇有压力的小组活动中,所有成员化被动为主动,反复地学习、复习、强化,学习能力、记忆力得到训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发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甚至连体力都得到了训练。相信学生在参与这样的小组活动时想不动都难。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要让组内成员角色“活”起来,要让小组成员“动”起来,要讓小组活动形式“动”起来,要让小组活动内容“活”起来,才能让小组活动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对每次小组活动都有所期待,让学生在每次的小组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

猜你喜欢
组内纸条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五张纸条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