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青青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徐氏类音字汇》是由清末盐城人徐宗斌编著,刊行于民国十六年,以盐城方言语音系统为基础的一部方言韵书。鲍明炜(1979)认为,《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方言同音字典,是根据江苏盐城话的音序编排的,全面地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盐城话的语音系统,是一部很可贵的汉语方言学著作。”[1]作者把大家口头上能说,但不会写的字收集起来,以便遇到文字困难时检索。《徐氏类音字汇》共分四卷,所收韵字主要在上、中、下三卷中;排列的时候先按照韵排列,分十五个韵;每一韵中再按声母排列,同一声母下又分上平、下平①上平对应阴平,下平对应阳平、上、去、入五个声调,他们所辖的韵字属于同一个小韵;每一韵字下,或解释字义,或连字组词,没有反切,例如东宏韵第一小韵上声字“董”:督也;又,~事;又,姓也。
《徐氏类音字汇》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盐城方言的语音面貌,为研究盐城方言史,以及江淮官话语音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主要研究中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读音分合。本文所谓的古全浊声母,依据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的《汉语音韵讲义》(1984),包括並、奉、定、从、邪、澄、崇、船、禅、群、匣等11个声母[2]。这些声母沿用唐代“三十六字母”的名称,拟音根据唐作藩(2013)的拟音,其中並、定、澄、群四母为浊塞音,奉、从、崇、船四母为浊塞擦音,邪、禅、匣三母为浊擦音[3]。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1990),盐城方言属于官话方言[4]。古全浊声母在现代官话方言里都已经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这是官话方言重要的特征[5]。虽然项梦冰(2013)对只用全浊声母的今读类型给汉语方言分区有不同的看法,但通过地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古全浊声母清化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对官话方言还是有效的[6]。《徐氏类音字汇》以盐城方言语音为基础编排。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读音分合是否符合官话方言的特点?有没有例外情况?跟现在盐城方言相比有什么差异?这些问题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今读塞音主要来源于並母和定母,以及群母的一部分,这三个声母清化以后,逢平声读为送气声母,逢仄声读为不送气声母。例如:
端桓韵第三小韵:下平声“盘山合一平桓並”与上平声“潘山合一平桓滂”、上声“坢山合一上缓滂”、去声“判山合一去换滂”和入声“泼山合一入末滂”同属一个小韵;东宏韵第十四小韵:下平声“同通合一平东定”与上平声“通通合一平东透”、上声“桶通合一上董透”、去声“痛通合一去送透”和入声“秃通合一入屋透”同属一个小韵;江阳韵第十一小韵:下平声“狂宕合三平阳群”与上平声“筐宕合三平阳溪”、去声“旷宕合一去宕溪”和入声“扩宕合一入铎溪”同属一个小韵。可见,並母、定母和群母平声字分别读同滂母、透母和溪母,都为送气音声母。
苏胡韵第十小韵去声:步遇合一去暮並=布遇合一去暮帮,江阳韵第七小韵入声:薄宕开一入铎並=博宕开一入铎帮;删咸韵第六小韵去声:但山开一去翰定=旦山开一去翰端,侵行韵第十二小韵入声:笛梗开四入锡定=滴梗开四入锡端;东宏韵第七小韵去声:共通合三去用群=供通合三去用见,灰微韵第十二小韵去声:柜止合三去至群=贵止合三去未见。可见,並母、定母和群母仄声字分别读同帮母、端母和见母,都为不送气音声母。
虽然古並、定、群三母在《徐氏类音字汇》里读音清化,今读塞音时基本上逢平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逢仄声字读为不送气音声母,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例外字音,主要表现为这三个声母清化以后逢仄声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为不送气音声母,另一个读为送气音声母。共有10个字,穷举如下:
“白梗开二入陌並”,在东宏韵第十二小韵入声中与“百梗开二入陌帮”读音相同,在东宏韵第四小韵入声中与“拍梗开二入陌滂”读音相同;
“雹江开二入觉並”,在江阳韵第七小韵入声中与“剥江开二入觉帮”读音相同,在江阳韵第五小韵入声中与“璞江开二入觉滂”读音相同;
“卞山开三去线並”,在灰微韵第五小韵去声中与“变山开三去线帮”读音相同,在灰微韵第六小韵上平声中与“篇山开三平仙滂”读音相同;
“耙假开二去祃並”,在佳麻韵第十一小韵去声中与“坝假开二去祃帮”读音相同,在佳麻韵第十二小韵上平声中与“怕假开二去祃滂”同属一个小韵;
“弟蟹开四上荠定”,在支虞韵第十二小韵去声中与“帝蟹开四去霁端”读音相同,在支虞韵第十三小韵去声中与“替蟹开四去霁透”读音相同;
“特曾开一入德定”,在真文韵第三小韵入声中与“德曾开一入德端”读音相同,在真文韵第二十二小韵入声中与“忒曾开一入德透”读音相同;
“蛋山开一去翰定”,在删咸韵第六小韵去声中与“旦山开一去翰端”读音相同,在删咸韵第八小韵上平声中与“滩山开一平寒透”读音相同;
“稻效开一上皓定”,在萧毛韵第四小韵去声中与“到效开一去号端”读音相同,在萧毛韵第十小韵上平声中与“滔效开一平豪透”读音相同;
“豆流开一去候定”,在攸楼韵第十五小韵去声中与“斗流开一去候端”读音相同,在攸楼韵第十六小韵上平声中与“偷流开一平侯透”读音相同;
“跪止合三上纸群”,在灰微韵第十二小韵去声中与“贵止合三去未见”读音相同,在灰微韵第十小韵上平声中与“亏止合三平支溪”读音相同。
上述10个字中,“白、雹、卞、耙”来源于並母,“弟、特、蛋、稻、豆”来源于定母,“跪”来源于群母,这些字都是仄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它们都有两读,读不送气声母符合官话方言的特征,读送气音声母可能是受其他方言的影响。
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今读塞擦音主要来源于从母和崇母,以及群、船、禅、邪四个声母的一部分。从母、崇母和群母清化以后,逢平声读为送气声母,逢仄声读为不送气声母。例如:
江阳韵第十四小韵:下平声“墙宕开三平阳从”与上平声“枪宕开三平阳清”、上声“抢宕开三上养清”、去声“将宕开三去漾清”和入声“鹊宕开三入药清”同属一个小韵;江阳韵第十五小韵:下平声“床宕开三平阳崇”与上平声“窗江开二平江初”、上声“闯宕开三上养初”、去声“创宕开三去漾初”和入声“龊江开二入觉初”同属一个小韵;萧毛韵第十九小韵:下平声“桥效开三平宵群”与上平声“跷效开三平宵溪”、上声“巧效开二上巧溪”和去声“窍效开四去啸溪”同属一个小韵。可见,从母、崇母和群母部分字逢平声分别读同清母、初母和溪母,都为送气音声母。
先廉韵第五小韵去声:贱山开三去线从=溅山开三去线精,真文韵第一小韵入声:贼曾开一入德从=则曾开一入德精;攸楼韵第四小韵去声:骤流开三去宥崇=皱流开三去宥庄,江阳韵第八小韵入声:镯江开二入觉崇=捉江开二入觉庄;支虞韵第三小韵去声:具遇合三去遇群=句遇合三去遇见,先廉韵第五小韵入声:竭山开三入月群=揭山开三入月见。可见,从母、崇母和群母部分字逢仄声分别读同精母、庄母和见母,都为不送气音声母。
船母和禅母部分字今读塞擦音多为平声,读为送气音声母。例如:真文韵第十三小韵:下平声“乘曾开三平蒸船”与上平声“称曾开三平蒸昌”、上声“骋梗开三上静彻”、去声“秤曾开三去证昌”和入声“饬曾开三入职彻”同属一个小韵,歌摩韵第六小韵:下平声“船山合三平仙船”与上平声“穿山合三平仙昌”、上声“喘山合三上狝昌”和去声“串山合三去线昌”同属一个小韵;江阳韵第十六小韵:下平声“常宕开三平阳禅”与上平声“昌宕开三平阳昌”、上声“敞宕开三上养昌”、去声“唱宕开三去漾昌”和入声“绰宕开三入药昌”同属一个小韵,攸楼韵第九小韵:下平声“酬流开三平尤禅”与上平声“抽流开三平尤彻”、上声“丑流开三上有昌”和去声“臭流开三去宥昌”同属一个小韵。可见,船母和禅母部分字逢平声分别读同昌母和彻母,都为送气音声母。
邪母部分字今读塞擦音都为平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例如:江阳韵第十四小韵下平声:详、祥、翔宕开三平阳邪=墙宕开三平阳从,与上平声“枪宕开三平阳清”、上声“抢宕开三上养清”、去声“将宕开三去漾清”和入声“鹊宕开三入药清”同属一个小韵;支虞韵第四小韵下平声:徐遇合三平鱼邪=渠遇合三平鱼群,与上平声“趋遇合三平虞清”、上声“取遇合三上麌清”和去声“趣遇合三去遇清”同属一个小韵;支虞韵第八小韵下平声:辞、词、祠止开三平之邪=慈止开三平之从,与上平声“雌止开三平支清”、上声“此止开三上纸清”和去声“刺止开三去寘清”同属一个小韵;佳麻韵第十六小韵下平声:斜、邪假开三平麻邪=茄果开三平戈群;侵行韵第六小韵下平声:寻深开三平侵邪=情梗开三平清从,与上平声“清梗开三平清清”、上声“请梗开三上静清”、去声“凊梗开三去劲清”和入声“葺深开三入缉清”同属一个小韵;攸楼韵第七小韵下平声:囚、泅流开三平尤邪=酋流开三平尤从,与上平声“秋流开三平尤清”同属一个小韵。
邪母平声字读送气塞擦音是江苏境内江淮官话的重要特点。《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列举了江苏境内江淮方言区主要的语音特点,其中古邪母平声字多读送气清塞擦音声母是重要的一条[7]。所举的8个例字中,除“随止合三平支邪”在《徐氏类音字汇》中读为清擦音声母,与灰微韵第十一小韵下平声的“髓止合三上纸心”同音,其他例字在《徐氏类音字汇》中都读为送气清塞擦音声母。这表明,《徐氏类音字汇》所反映的一百多年前的盐城方言音系具有江淮官话的典型特征。
由上可知,古从母和崇母,以及群母、船母、禅母、邪母部分字在《徐氏类音字汇》里读音清化,今读塞擦音时基本上逢平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逢仄声字读为不送气音声母。但也有个别例外字音,同今读塞音情况一样,也是表现为逢仄声时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为不送气音声母,另一个读为送气音声母。共有2个字,都来自从母,具体如下:
“字止开三去志从”,在支虞韵第一小韵去声中与“志止开三去志章”读音相同,在支虞韵第八小韵上平声中与“雌止开三平支清”读音相同;
“造效开一上皓从”,在萧毛韵第七小韵去声中与“灶效开一去号精”读音相同,在萧毛韵第九小韵去声中与“糙效开一去号清”读音相同。
综合塞音、塞擦音的情况可以看出,古全浊声母清化,逢平声读为送气音声母,逢仄声读为不送气音声母,基本符合官话方言的整体特征。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例外,主要表现为古全浊声母清化,逢仄声时有送气音的读法。虽然字数不多,但也是《徐氏类音字汇》的声母系统所具有的明显特点。
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读为送气清音,这是通泰方言的重要特征。顾黔(2001)列举了通泰方言点的部分例字,都有古全浊声母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的特征[8]。她认为这是通泰方言区统一的特征,与江苏境内北面的江淮官话洪巢片方言和南面的吴方言明显不同。在现代盐城方言里也有部分全浊声母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蔡华祥(2011)列举了30多个例字,并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江淮官话洪巢片向通泰方言渐变的特点[9]。这些例字有些在《徐氏类音字汇》中有送气音的读法,如“白、卞、弟、蛋、稻、豆、跪、造”等,有些只读为不送气音,如“抱、代、坐、住、旧”等。我们虽不赞同这种现象反映了洪巢片方言向通泰方言渐变的提法,但不可否认周边的通泰方言对盐城方言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前面提到,《徐氏类音字汇》是以盐城方言为基础编排的,盐城方言与通泰方言毗邻,可能出现方言接触现象。我们推测,在方言接触的过程中,通泰方言的这一重要特征影响到盐城方言,使得《徐氏类音字汇》中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具有送气音的读法。
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今读擦音主要来源于奉母和匣母,以及邪母、船母、禅母的一部分。这些声母清化以后,读为同部位的擦音。例如:
灰微韵第八小韵去声:吠蟹合三去废奉=废蟹合三去废非;东宏韵第三小韵入声:伏通合三入屋奉=福通合三入屋非;真文韵第四小韵:下平声“焚臻合三平文奉”与上平声“分臻合三平文非”、上声“粉臻合三上吻非”、去声“奋臻合三去问非”和入声“弗臻合三入物非”同属一个小韵。
萧毛韵第十四小韵去声:浩效开一上皓匣=耗效开一去号晓;江阳韵第二十三小韵入声:鹤宕开一入铎匣=郝宕开一入铎晓;苏胡韵第二小韵:下平声“胡遇合一平模匣”与上平声“呼遇合一平模晓”、上声“虎遇合一上姥晓”和去声“戽遇合一去暮晓”同属一个小韵。
先廉韵第一小韵去声:谢假开三去祃邪=卸假开三去祃心;东宏韵第六小韵入声:俗通合三入烛邪=粟通合三入烛心;先廉韵第三小韵:下平声“璇山合三平仙邪”与上平声“宣山合三平仙心”、上声“选山合三上狝心”和入声“雪山合三入薛心”同属一个小韵。
真文韵第七小韵去声:顺臻合三去稕船=舜臻合三去稕书;真文韵第十一小韵入声:食曾开三入职船=饰曾开三入职书;灰微韵第十六小韵:下平声“蛇假开三平麻船”与上平声“赊假开三平麻书”、上声“舍假开三上马书”和去声“赦假开三去祃书”同属一个小韵。
攸楼韵第十小韵去声:售流开三去宥禅=兽流开三去宥书;真文韵第十一小韵入声:石梗开三入昔禅=适梗开三入昔书;支虞韵第七小韵:下平声“时止开三平之禅”与上平声“诗止开三平之书”、上声“始止开三上止书”和去声“试止开三去志书”同属一个小韵。
可见,奉母读同非母,匣母读同晓母,邪母部分字读同心母,船母和禅母的部分字读同书母,这些古全浊声母清化后读为同部位的清擦音。
《徐氏类音字汇》是以盐城方言为基础编排的一部方言韵书,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盐城方言的语音面貌。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里全部清化,大体的规律是今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字读为送气音声母,逢仄声字读为不送气音声母;今读擦音时读为同部位的清音。这种读音分合符合官话方言的读音特点。但是我们也发现,全浊声母清化读为塞音、塞擦音时有一些例外,主要表现为逢仄声时有两类读音,一类读为不送气音,一类读为送气音,共包括“白、雹、卞、耙、弟、特、蛋、稻、豆、跪、字、造”等12个字。这种情况在现代盐城方言里也较为普遍。在江苏境内,古全浊声母清化逢仄声时读为送气音是通泰方言的重要特征。盐城与通泰方言区域毗邻,盐城境内的大丰和东台所使用的方言就属于通泰方言。周磊(2007)认为,只要有不同方言群体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语言接触就无处不在;接触的结果之一就是以一种方言为主的同时带有另一方言的部分特征[10]。盐城处于洪巢片江淮官话和通泰方言的边界地区,易于发生方言接触,我们推测盐城方言的这种现象是在方言接触的过程中受通泰方言影响产生的,这种影响不止限于现代,在一百多年前的《徐氏类音字汇》中已有表现。此外我们还发现,部分古邪母平声字在《徐氏类音字汇》中读为送气塞擦音声母,这符合江苏境内江淮官话的特征,表明《徐氏类音字汇》音系的基础方言属于江淮官话。
总之,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的读音情况符合官话方言的总体特征,邪母的读音又反映出江淮官话的特点,而少数古全浊声母字逢仄声有送气音的读法又可以看出通泰方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