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

2019-03-21 13:32:07章振东
财会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岗位实训

■/ 章振东

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正处于转型期,学校一直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性人才而努力着。但是由于目标培养范围太广,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各个岗位各个工作场景的人才。

通过对某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方式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进程等方面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深入分析后发现,该校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大部分实践教学活动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展开的,与毕业实习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在模拟实验室进行会计相关实训,但学校模拟实验室实训无法贴近企业的真实财务运营场景,过于理想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实习实践无法了解企业实际财务运行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模式以及实训方法都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面太过狭窄,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动手能力欠缺,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就业眼光狭窄就业压力大。

一、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习内容固化、形式单一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实习主要形式是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即学生通过一套仿真企业的业务资料,按照模拟业务的要求对一个会计期间内的财务会计业务进行相应处理,例如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明细表、日记账、总分类账簿,出具财务报表,审核等等来完成一项模拟实习。在进行模拟实习前,教师会对学生讲述各种注意事项,并对学生做出相应答疑,模拟正式开始后全由学生自主处理和面对遇到的各种难题,中途也可以继续寻找教师做出相应答疑。待结束后学生上交所有的在模拟实习中填写装订的记账凭证、账簿以及模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等,最终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资料进行相应评分,学生拿到教师的评分后整个模拟校内实习实践结束。这整个环节是对会计学专业整体的业务内容回顾与整合,虽然学生在整个模拟环节完成了某一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与现场实操,但是由于业务场景的过于理想化,与实际企业现实情况偏差很大。虽然很多学校的教材不同,但是在进行业务模拟时内容基本一致,过于固化。这种以校内自我练习为主的会计实训方式没有与企业实际业务场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缺乏灵活多样性。

(二)校外实习方法呆板、流于形式

虽然和校内实习方法相比,校外的实习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实习方式过于死板不知变通,或者是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实习。在安排校外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时采取分散与集中两者结合的方式,集中方式是指一部分学生是在学校的安排或是教师带领下进入某些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分散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即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这些通过自主实习的学生很多都在实习过程中不遵守实习单位制度、缺勤甚至个别学生弄虚作假根本不参与校外实习,只是在最后上交实习报告的时候加盖某个公司的公章,所以很多学生都可以蒙混过关,最终校外实习仅仅是一种表面形式。对于那些被教师带领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由于教师在实训前未对学生做好功课,因此学生在实习岗位从事实操的时候根本不清楚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很多学生等到实习结束的时候都没有找到工作的感觉。更何况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很多企业并不想针对实习学生透露过多企业会计信息。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很难学到真正的实践内容。

二、创新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建议

(一)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创新

学生在会计专业校内模拟实习练习中,每个学生都在一个企业业务相关会计场景中承担了相关岗位角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可以担任出纳角色又可以担任会计角色,既可以是管理人员也可是采购人员,实习过程中业务可以涵盖企业各个方面。关于企业校内实习的时间,每个高校也是各有不同,一般是从二十到四十个课时不等。一些高校若是采取将集中模拟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些模拟实习可以在一到两周的时间完成。若是采取分散方式每周进行两到四个课时。模拟实习时间将会长达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之久。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时间并没有超过两周,在实际的两周模拟实习内,学生通常会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在该时间内理顺所有业务场景,因此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实习,生搬硬套教材中的各种业务场景,并且模拟实习过程中业务场景过于理想化,最终变成另一种模式下书本任务作业。这都极大影响了学生对于会计实践的热情,使得学生在进行企业会计模拟实习时缺乏对业务动态的思考,无法收获会计模拟实习应有的预期效果。

建议在现有模式演练基础上加以创新,对模拟实习分阶段分岗位进行。增添银行、税务等其他更多业务模块,并且将传统的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有机结合运用。

1.校内模拟实习实施分阶段、分岗位的模拟业务实习。分阶段、分岗位是指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以及中级财务会计学等课程后分阶段进行业务模拟,此阶段可以进行的模拟例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填写现金流量表等等,当所有的专业课学习完毕后,学校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集中模拟实习,其中实习的内容至少要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模拟会计信息资料,行业也要丰富多彩,包括不限于制造业与商品流通业等等。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分组分岗位,并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完成从最初的原始凭证填写修订,到最后会计信息档案装订完毕的过程。因此分阶段分岗位就是要求高校对会计的模拟实习根据专业课程的层次、进度分级展开,并在集中的模拟阶段将学生分岗位进行模拟实习。

2.校内模拟实习增加银行、税务等业务模块模拟实习。在传统的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练习中,在将学生分组后通常安排学生进行出纳、成本、审核岗位的模拟,但是为了贴近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学校可以增设银行、税务等企业专门业务模拟处理模块,让学生了解到真实业务场景中,除了会计业务本身的工作,还需要和企业财务关系密切的机构进行财务往来。通过这些新增的业务模块,让学生了解业务整体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3.校内模拟实习将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结合实施。通常在模拟实习中,采取的手工模拟方式,用最传统的方式进行手工填写各类凭证与报表并收集起来。学校可在学生完成手工模拟后,要求并指导学生通过相关财务软件对企业的整体会计流程进行线上实际操作,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建立账簿、设置岗位、启用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制会计初期余额、输入与审核凭证、生成报表等等各种流程。将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与时俱进,不会被互联网时代淘汰。

(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创新

1.实习实践形式创新。目前很多高校安排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大多是利用学生寒假、暑假进行相关的专业调研,或者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更多的高校采用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集中实习安排的企业一般是学校的实习基地,或者是一些依靠教师自身的人脉联系的实习单位。由于会计专业人数庞大,这些资源争取来的实习单位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实习岗位,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自主寻找实习单位。针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定位,教师一般会选择班级中的班干部或者成绩优异的同学,一般学生很难得到机会,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没有被选中的学生只能自己联系相关单位从事实习,在没有教师监督指导的情况下,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一般会选择消极应对,实习只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更有甚者依托一些社会关系不参与实习仅仅在实习鉴定书上盖公章,这样校外实习变得极度形式化。

为了缓解并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形式上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集中实习的基础上,指导其他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并给予专业意见,可以进行二次集中,增加集中实习的人数与比例。例如鼓励高校学生成立相关特长兴趣小组,深度挖掘每个小组的特点,扭转学生对于实习是在给实习单位添麻烦的错误思想观念,让他们正确意识到实习可以为实习单位做贡献。在这种积极观念下鼓励各组进行自我推销实习。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高校学生实习抱有消极态度甚至是抵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仅仅抱着实习的想法进入企业,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利益,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如果学生在进行校外实习前对于实习的意义以及实习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深层次挖掘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与财务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发挥小组特长,针对企业特点进行面试推销自己,让实习单位看到实习小组学生的诚意,企业秉着为自己培养人才的态度也会接纳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且在实习中愿意为他们的成长添一份力。如果每个小组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营销成功,将会大大增加实习人数与比例。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自主争取到机会,学生会更加珍惜实习机会认真实习。

2.实习实践内容创新。由于会计本身专业特点,会计专业实习过程中接触到财务信息均是公司保密信息,企业一般不会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到此类信息,例如账簿、报表等资料,因此绝大多数企业是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的,这个问题成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习的最大阻碍。为了降低此类问题的影响,高校需要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创新,对实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改革。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与企业财务息息相关的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根据需要实习模拟的项目进行亲身体验操作,如企业工商登记、变更与申报纳税、银行电汇等基本业务流程。通过相关业务流程的熟悉方便学生进入企业帮助财务基础岗完成相关业务,或是从事会计从业人员基本工作装订凭证、整理资料。虽然这些基础工作在校内模拟中已经实训过,但是学生在学校的实训环节仅仅是符合了学校制定的要求,没有紧密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若是学生可以做好这种基础工作就可以有机会接触整理往年的凭证票据,在整理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企业原始凭证中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实习单位的日常财务场景,带来自身的业务进步与增强实践能力。当实习企业看到学生开始为企业创造微弱的价值,就会愿意让学生延伸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不限于报表编制、会计电算化处理等等。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实习内容,既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3.实习实践考核方法创新。目前会计专业的校外专业实习成绩是以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企业出具的加盖公章的实习鉴定书综合评定。对于这种非常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不能做为衡量实习好坏的唯一结果。很多学生在书写实习报告的时候抄袭网络上的文章,加盖公章的企业也有可能是通过自身周围的社会资源寻找而来。仅仅依赖这种考核去评判实习的好坏太有失公正与客观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校外实习任务采用消极的态度,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违背了当初制定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初衷。因此建议在安排学生进行校外专业实习时创新考核方法,以实习模块彼此独立、提前公布考核体系、激励学生进行高质量实习的原则下,采用分模块、分指标的考核体系。具体是指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之前事先将一个实习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模块,每个模块考核的内容不同。事前模块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分组原则是以学生的兴趣,各小组根据自身业务兴趣以及目标企业群体,主动联系相关企业财务负责人,自我推销获得实习机会。事前模块考核指标为小组事先调研企业的分析报告、实际联系企业的数量以及最终获得实习机会的企业数量,根据以上完成情况对于小组成员考核评分。事中模块是指会计小组进入企业实习时学习到相关知识以及工作的贡献,此项模块可以由小组完成的实习日记以及企业实习鉴定报告来考核评分。最后一个事后模块是指小组成员在完成实习后进行经验萃取与自身实习工作内容与成果总结性汇报,形式不限。教师根据总结的内容进行考核评分。在完成三个模块的评分后汇总最终得出综合总分,通过这种考核方法的创新,每个模块节点带动学生认真完成校外实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便学生今后的零距离就业,最终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