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常见安全问题及防范意识的调查报告

2019-03-20 00:37王卓慧
商情 2019年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

王卓慧

【摘要】近年来,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频发。校外失踪遇害、信息泄露、财务被盗、同学之间矛盾激化、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为抑郁症)等多种因素都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安全构成威胁。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设计问卷,调查目前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状况,了解其安全意识的盲区,从而对症下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关键词】女大学生  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  心理安全

一、女大学生常见安全问题总述

首先是人身安全问题。人身安全一直是高校女生最为突出的安全问题。它不仅可能造成生命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可能影响高校女生以后的正常学习、工作,甚至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威胁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在校外。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却不成熟,极易冲动,个别学生法律观念薄弱,为琐事大动干戈,为私利胆大妄为,危害到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健康。在校外,交通伤害事故,意外伤害事故,以及跟踪、抢劫、迷奸、拐卖等事故也在时刻威胁着女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其次是财产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在此方面较缺乏常识,警惕性不高的同学深受其害。

最后是心理安全问题。由于高校女生自身情感比较细腻,当她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嫉妒、失落、自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积累的心结将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甚至有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的现象发生。

二、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我设计了一份问卷,共包含18道题目。目前样本容量有113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获得以下几个结论:

近年来,由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社会上安全意识的宣传,女大学生安全意识有显著提高。61.43%的人评估自己的安全意识为“较强”。且有91.43%的人表示了解在火灾、地震等危难中的逃生方法。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诈骗和其他犯罪行为,女大学生明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调查中94.14%的人承认“女生晚上单独出门”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七成人表示晚上很少单独出门。问卷中的几道“诈骗案例”题,每题“上当”人数均不到10%,说明大部分人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防范意识。

在心理安全方面,一半人表示“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而令人震惊的是,对于“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种念头”一问的回答上,得票数最高的居然并不是“学业问题”“感情挫折”等具体的问题,而是“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42.47%人选择)和“莫名的焦虑,感到生活没有意义”(47.95%人选择)。大学本该是青春最好的年华,为何如此多学生感到“迷茫”和“焦虑”以至于产生“自杀”的念头?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丧”文化有关。最近几年,年轻人们厌倦了粉饰太平的“正能量”,转而更乐意直面内心的颓丧和表现自身的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间接导致或者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学生”与“社会人”的交际阶段,大学生开始更多的考虑毕业后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上,六成以上人选择向“家人”“朋友”求助;选择“自己解决”的人约三成;仅有约10%的人愿意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请求帮助。可实际上,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长期处理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消极情绪的化解方面,較之父母和朋友,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三、调查结论及努力方向

在“人身安全问题”和“财产安全问题”上,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已经建立了安全防范意识。可是,依然有部分女大学生在“假如晚上单独出门时被人跟踪怎么办”一题中,选择了并不明智的处理方法,比如“伺机而动,与其正面对抗”和“手机上向朋友/家人求助”(远水解不了近渴,向附近路人求助才是更为恰当的方法)。还有近5%的人表示,会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或水。可以想象,假如危险发生,这一部分同学很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标。在安全问题上,我们万万不能满足于“大部分人都建立了安全意识”,而是要盯紧依然缺乏安全意识的那“一小部分”,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心理安全的教育则更要重视。女孩子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她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亲人朋友诉说。但在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亲人朋友可能并不能提供最好的、最专业的帮助。辅导员、学校应加强自身在学生心中的正面形象和亲切感,使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向老师、心理咨询师求助,以及时了解和解决她们的问题。

综上,进一步培养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使其有基本的防御心理,遇到突发事故知道如何处理,对社会、学校和其自身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意识,首先需要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团队共同发挥作用,健全校内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确保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的顺利实现。把握教育重点。女大学生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是特殊人群,其中更有一部分是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存在恋爱纠纷的、经常晚归不归的、经常外出活动及兼职的、有心理危机的等类型女大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女大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控。其次,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心理健康的维护方面,家长也要发挥后盾的作用。此外,大众媒体应及时报道真实案件,发布相关注意事项。媒体报道的重点可以放在怎样避免出现类似情况上,多宣传防范措施。最后,女大学生务必主动学习吸收安全知识。只靠外界措施来保护女大学生安全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女大学生个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工作。高校、社会、媒体等需要不断完善安全教育机制,女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水平。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让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
新时期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