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03-20 00:37李想
商情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措施

李想

【摘要】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能够顺利适应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基于自身实际,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会计体系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报表合并范围和抵消范围。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应对措施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10月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这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规划我国将于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伴随着时间的临近,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深刻理解我国政府财政会计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给自身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推行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在我国全面推行政府会计制度,有助于明显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以及完整性,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会计信息可比性方面,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不再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区分,而是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用业务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各类共性经济业务事项,从而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会计制度核算口径以及核算标准的整合统一。在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采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原运算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政府财务会计,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财务会计功能[1]。在会计信息完整性方面,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一方面对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进行了扩大,增加了预计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以及保障性住房资产等核算内容,提升了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在建工程”核算方法进行改善,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针对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之间不再采用单独核算的方式,而是将其纳入单位大账内容统一核算。

(二)有助于更加明确政府资产情况

首先,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确认标准进行了明确,我国财政部先后出台了投资、存货以及固定资产等政府会计准则和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对政府资产的确认标准以及核算范围进行了明确。比如针对固定资产准备中关于相关主体为了满足业务需求而需要控制的資产,基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只有对“控制”进行了明确确认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将其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其次,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核算方法进行了细化,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将摊销以及折旧进行费用化,此外对建造固定资产时借款费用化问题以及利息资本化问题进行了明确,有助于更加真实的反映政府的资产情况。再次,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核算范围进行了扩大,一方面增加了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核算内容,另一方面增加了研发支出资产核算项目。

(三)有助于强化政府绩效管理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消耗支出费用化,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成本以及运行费用,有效解决了现行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部分绩效目标脱离实际情况的问题。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良机,不断深化完善单位的绩效管理和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政府行政效能的全面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针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各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努力,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人才培养,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应该组织单位会计人员加强学习,针对《政府会计制度》,详细了解各项规章制度、深刻领会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培训交流、继续教育以及实践锻炼等方式为会计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再次应该开展会计人才库建设,在现有会计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引入外部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会计体系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强化责任感,从政治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干部建设,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以及财务部门应该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借助软件开发商的力量,保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平稳高效运行,从而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

(三)对合并范围和抵消范围进行明确界定

对合并范围进行准确界定是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一是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相关资产以及负债进行明确,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严格按照计量标准进行确认,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为后续财务报告的编制打下基础。二是对合并范围的基准进行明确,基本准则要求:“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此外由于我国政府资料的繁杂庞大,为更加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情况,都需要对合并范围基准进行明确。三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规定,基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多样性,采用统一的合并范围难以对其做到全面覆盖,甚至会发生相背离的现象,因此在必要情况下应该根据各单位实际适当补充相关规定,以解决实际问题。

编制内部交易抵消是合并政府会计报表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现有国情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交易涉及到各级单位上下之间、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等多种类型。根据要求在合并报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能够针对具体业务进行筛选判断,进而对相关业务进行抵消。在该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合并报表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人员,尤其是基层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从而提高政府合并报表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斌华,郑国阳.浅析《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 2017,(9).

[2]王茜.关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实施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21).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措施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