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莲
【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无痛胃肠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海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肠镜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治疗,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显著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肠镜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程度,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进而提升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可在临床中针对该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关键词】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消化内科;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04..02
常见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等,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其饮食结构、作息时间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导致各种消化内科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该类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胃肠镜是消化内科疾病常用的诊疗器械,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研发出了无痛胃肠镜用于改善患者的痛苦,本次择取68例患者对照研究常规及无痛胃肠镜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海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肠镜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6±3.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2±3.2)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经患者咽喉部插入胃肠镜,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组行无痛胃肠镜:告知患者进行检查前6~8 h禁食禁饮,做好胃肠清理。患者卧床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静脉注入异丙酚,剂量为30 mg,麻醉后对患者生命体检及心电监护情况进行观察。麻醉药物发挥药效后经食道置入胃肠镜,缓慢推进至病变部位,对患者病变程度、黏膜情况进行观察,保存相关影像。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配合度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进行评定,无躁动和轻微不影响检查躁动评定为配合,中度躁动导致检查时间延长,但是顺利完成检查评定为基本配合,重度躁动导致检查中断评定为不配合。研究仅记录配合度及基本配合度。②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配合20例,基本配合12例,不配合2例,总配合32例,配合度94.12%;对照组配合12例,基本配合14例,不配合8例,总配合26例,配合度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3%,包括恶心呕吐2例、咳嗽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共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包括恶心呕吐3例、咳嗽2例、疼痛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发生恶心呕吐、咳嗽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严重者需要中断检查或治疗,同时也易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进而对患者的检查和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2]。无痛胃肠镜最大的优点在于无痛,检查前通过麻醉药物缓解患者胃肠镜置入时的痛苦,同时患者躁動发生率低,可有效缩短检查时间,有利于提升检查效率。此外无痛检查可帮助患者对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克服,保证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稳定,能够提升检查效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配合度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无痛胃肠镜有利于提升检查效率,规避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锦敦.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16-17.
[2] 梁世英,李军霞.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5-86.
[3] 杜家杰.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91-9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