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瑜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堂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言渲染、多媒体运用以及历史剧表演是情境教学法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15-01
自我国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为了顺应上述全新的教学理念,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愈发强调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期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来理解历史事件,从而达致个人品性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相对教师机械讲述历史事件,学生原原本本记录背诵的传统教学法而言的。它以学生的理解需求及思维深入为考量,根据史料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及意愿,在真实的体验性学习中理解历史,并在此过程中丰盈自身的生命视角,生成以史观己、以史度生活、以史鉴未来的思维意识与行为逻辑。总的说来,情境教学法有以下三大典型特征:(1)趣味性。学习发生理论认为,兴趣是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情境教学法即把学生的这一情感需求置于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而趣味性是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基本遵循。(2)生活性。任何学习内容,只有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建立意义联系,才能真正通过顺应与同化而进入学习者的智能结构之中。(3)参与性。课程教学改革所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范式旨在改变过往课堂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的问题症结,主张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滋养适应与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情境教学法正是为师生提供如此机会的有益举措。
二、情境教学法之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意义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需立足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情境教学法无疑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现实表征,其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价值与意義。
首先,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前所述,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以及保障学生学习持续动力的前提。而教师利用丰富的历史教材内容,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则可以使历史贴近学生的个人常识与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求知热情。例如,笔者在“名族团结”一节中,以各少数名族歌曲作为引入以及串联各教学环节的过度,一方面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另一方面使得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讲解变得流畅,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其次,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多方位的情境创设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有了真实境脉的支撑,同时也让学生建立了知识内蕴着涉身性以及情境性的思维品质。由此,学生在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会尝试着在新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地方性”迁移。例如,笔者在“大一统的汉朝”一节中,首先回顾了秦朝实现统一的具体举措,以此作为概括汉朝统一的解释框架。可以发现,尽管学生的回答不尽一致,但他们很快有了划分维度(政治、经济、民生等)来应答的意识。
再次,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直是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几乎等同于历史知识的灌输,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境教学法则强调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使得学生在自主建构历史知识的同时,体验如何为人处世,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精神。例如,笔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中,以《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贯穿这个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目睹侵略者的粗暴与野蛮的同时,生发出感同身受的家国情怀。
三、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言传身教一直是历史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方式,因此,通过语言创设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法融入历史课堂最为直接、常用的途径。例如,笔者在“鸦片战争”一节中,通过《炮子谣》的诵读,配合以鸦片危害图片展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令人愤恨的情感氛围中,随后自然而然地引入相关的历史内容。此时,学生表现得格外积极投入。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已深度嵌入当今的课堂教学,历史教学概莫能外。因此,充分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是赋予历史知识以图文声色等感官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例如,笔者在“元朝的统一”一节中,参照《元朝统一》图,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了Flash动画,进而在讲解相关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逐一在动画中对应性的呈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元朝统一过程的认识与意义理解。
(三)通过历史剧表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是学生体验历史的有效方式。通过历史剧表演,学生能够实现换位思考,从历史人物出发去理解其行为活动背后的矛盾缘由。例如,笔者在“商鞅变法”一节中,带领学生编排了一出历史剧。学生有的扮演农民,有的扮演贵族,有的扮演官员,等等,并从自身的角色身份出发来论证支持或者反对变法的理由。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表演之后的讨论交流更是达到了传统讲授型课堂难以企及的深度与广大,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