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兰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在当今时代快速兴起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在大学教育中被广泛的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大学教育的方式正在被网络化所改变。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新的媒介如手机新闻、微博、微信、个人主页等交流方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信息来源之一。新媒体的出现,引起社会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拓展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用一生的精力和思想学习他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语言。
现阶段,各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微课、多媒体教学等融合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使得原本固定在学校的学习变得灵活起来,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主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能够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各样的教学课件,并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借鉴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蒹葭》这一课程的时候,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大量搜集相关的资源,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课过程中,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大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情感模块、主题模块、语言模块,对这些模块进行充分解读,并做成课件,通过这种形式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让教学变得更高效。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亘古不变的教学标准,然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加之新媒体的运用,能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能够让教学延展力与交互性,得到充分发挥。让经典文学能够充分展示出来。
人文与功能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价值维度。作为职完校的大学生,两者应该紧密联系,不应偏颇。作为高职院校语的基础课程,其价值取向也应该是全面的,应该强调人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利用生动的影视资料,音乐将学生置身于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力求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因此,高校语文应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不同专业,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学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为学生向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重在写作,然而现阶段大学生写作制作实践严重不足,致使优秀文学作品,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大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出现了过多的病词病句。然而深表遗憾的是,大部分大学生却没有重视这一问题,使得教学呈现出倒退的现象。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案例资料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新媒体的辅助来进行纠正。让学生在分析理解案例的时候,学到文学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批改,发现了别人的优势所在,了解自身的不足。现阶段,新媒体还具有人机交互的强大功能,学生可以和手机软件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高校语言教学要摆脱知识灌输的模式,写一篇通俗易懂、篇幅短、经典时尚、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老师和学生应该开始平等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人性。其次,作品分析应与文学史相结合。学生最缺乏的是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对于文学史来说,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他们需要勾勒出一个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知识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新媒体教学的视听结合,静音为动,静音为音。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能取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不能取代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此外,观看相关电影和纪录片,将语言与音乐,艺术等结合起来;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在互联网上开设各种论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阅读协会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添加讲座,组织辩论,诗歌朗诵,对联,设置句子和表演戏剧。例如:在学习《大同》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影视资料,像同学们展示一个人人安居乐业,人人享受社会关爱,路不拾遗的大同景象,进一步对文学知识加深理解,还对古人先进的思想的认同,也增加学生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认同感,致力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中去。
只有对高职院校的语言课程进行深刻变革,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市场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先进实用人才。它需要得到所有大学语言部门领导和同事的高度重视。我们期望大学语文课程能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深刻的交流与碰撞,让这棵古老的高耸的树在新时代散发出青春与时尚的魅力,让大学语文在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梦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时代的因素与古老的文化碰撞,让文学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