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下蔚县剪纸文化意象翻译策略的探究

2019-03-20 15:25:59魏彬胡晓红臧桂营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蔚县西方人目的论

魏彬 胡晓红 臧桂营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西方人把关注点投向了中国,想了解更多与中国有关的信息。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尤为重要。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者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来源于民间,同时也扎根于民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是北方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曾赞扬“蔚县剪纸是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的符号”。因此,积极向世界推介蔚县剪纸,提高其知名度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而在此过程中,加强对蔚县剪纸的翻译研究至关重要。

一、蔚县剪纸文化翻译

(一)蔚县剪纸文化

蔚县剪纸不同于其它的剪纸艺术,它并非剪刻而成,而是经由剪纸艺术家用小刀在宣纸上刻出来作品内容,再加以染色而成,以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中国繁多的民间剪纸大家庭中独树一帜。蔚县剪纸的表现内容丰富,构图饱满,色彩明艳,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经由一代又一代剪纸艺术家传承至今。作为河北省特色民族文化,它已融入蔚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与憧憬。在推动中国俗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也应积极宣传蔚县剪纸文化。

(二)蔚县剪纸文化翻译

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2006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剪纸文化,截至到2019年9月,在中国知网上以剪纸为主题进行检索,能够检索到与之相关的7431 篇文献,具体到蔚县剪纸这一主题上,能够检索到155 篇文献。可涉及到外宣翻译层面,与剪纸翻译相关的文献有13 篇,与蔚县剪纸翻译相关的文献仅仅有4 篇。在国内的蔚县剪纸文化翻译研究中,张云岗、周莹、陈志新的《蔚县剪纸平行语料库英译研究》分别从与蔚县剪纸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翻译出发,为其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田新科的《民俗文化翻译探析—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例》通过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及适宜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蔚县剪纸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蔚县剪纸翻译专题研究数量极度欠缺且探讨不够深入,而蔚县剪纸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亟需对其进一步加强翻译研究。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蔚县剪纸中一些特有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探究,并采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让蔚县剪纸可以更好地为西方人所接受,提升其文化影响力。

二、目的论下蔚县剪纸文化意象翻译

(一)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赖斯,费米尔,曼塔利和诺德。费米尔将翻译行为的目的概括为三种: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定的翻译策略或手段要实现的目的。[1]目的论强调“目的决定手段”,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结合翻译目的来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适用于多种文本的翻译,但由于文本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些文本类型在翻译时侧重于信息的传递,而有些文本类型时在翻译时旨在传情达意,此时,应依据具体的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蔚县剪纸属于民俗文化,其翻译目的在于让西方人了解蔚县剪纸文化,扩大蔚县剪纸的影响力,进而向西方人传播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因此,译者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地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下蔚县剪纸文化意象翻译

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特有的文化符号,是意象与文化的结合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2]蔚县剪纸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其作品题材其作品题材涉及戏剧人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脸谱、古装仕女、名胜古迹、翎毛花卉、鸟兽虫鱼、喜丧节俗、草木动物等两千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农耕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民俗文化中存在着词汇空缺和词义不对等的现象。[3]面对民俗文化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译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具体的翻译目的,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准确完整地传递蔚县剪纸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让西方读者充分了解到中国特有的俗文化。

(三)目的论下蔚县剪纸文化意象翻译策略

1.直译加尾注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寓意的文化意象时,仅仅采用直译的方法会让西方人感觉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因此,有必要加上尾注,补充译文中缺失的文化信息,消除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进一步提升译文的可接受度。

向西方人介绍蔚县剪纸,应着眼于它的独特性。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以阴刻为主的剪纸形式,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熏样—雕刻—染色,即先在宣纸上用刻刀刻出图案,再用高纯度的色彩点染而成。[4]例如“熏样”这一制作步骤,是民间剪纸艺人保留剪纸花样的一种方法,即把剪纸的原样贴在一张纸上,然后将固定着剪纸样稿的一面对着烛火,在蜡烛或油灯上方进行烟熏。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为了让西方人理解“熏样”的含义,体会蔚县剪纸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可以采用直译加尾注法的翻译策略,在直译smoking sample 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阐释smoking sample is a process that the wetted carved mold is put on white paper and smoked with a candle。可见,在翻译带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意象时,直译加尾注法可以补充缺失的文化信息,促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其对中国俗文化的兴趣。

2.音译加注释法

由于民俗文化有其独具的形成条件及相应的文化背景,一些民俗文化词汇在英语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此现象属于词汇空缺。对于词汇空缺,可以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保留源语中的读音,用译入语对其进行语音移植。同时,民俗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仅凭简单的音译不利于西方人的理解,可以辅以相应的阐释,让读者了解深层的文化信息。

蔚县剪纸是由窗花催生出来的一种剪纸艺术,“天皮亮”可以算作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天皮亮”是在玻璃出现以前,人们为了使窗户通明透光,用云母薄片拼贴成方圆形的块面,贴在蔚县的小方格窗户上的东西。[5]“天皮亮”是蔚县剪纸的专有词汇,在英文中没有对应词。基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为了减少西方人可能产生的歧义,促进蔚县剪纸文化的传播,采用音译加注释法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Tianpiliang,the earliest window flowers made of cuttings and paintings on micasheets。此翻译,一方面保留了源语的语言信息,另一方面,消除了目的语读者对“天皮亮”这一文化负载词的陌生感,让华夏民俗特色在目的语中得以再现,促进了中国俗文化的传播。

3.借用法

在翻译时,译者为了迎合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以及可接受程度,会借用目的语中意义相近的词汇来替代源语中的词汇,此翻译方法即为“借用法”。对于有着特定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意象,西方人会对其感到陌生。基于此,译者有必要借用西方文化中一些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进行翻译,以达到促进其理解和接受译文的目的。

蔚县当地流行戏曲艺术,这为剪纸艺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因此在蔚县剪纸中有很多戏曲人物类型的剪纸。蔚县剪纸中的门神形象也来自于当地的戏曲文化,今天很多人家门前贴的都还是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在翻译“门神”时,可以借用西方人经常提到的God,进一步将其翻译为Door God,此译法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更易于接受。蔚县剪纸中经常出现戏曲人物“包拯”,他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因为他廉洁公正,不畏权贵,为百姓办事,世人也把其称为“包青天”或“包公”。一提到包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他的黑脸,而脸谱的色彩也表明了他的刚正不阿。翻译此人物时,译者可以借用英语中的judge,将“包拯”翻译为an impartial judge in Chinese history。借用法让西方读者更易于了解包拯的性格特点,激起其对中国历史人物的好奇心,有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由此可见,两者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内涵基本相同时,为了促进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可以采用借用法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内涵上的转换。

三、结语

中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越是发展,西方人就越渴望了解中国,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扩充中译外翻译所涉及的领域,加强对民俗文化翻译的研究。民俗文化翻译即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本文基于费米尔的目的论,在充分了解源语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蔚县剪纸的文化特色,依据西方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采用了适合的翻译策略,以期可以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蔚县剪纸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俗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猜你喜欢
蔚县西方人目的论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北方文学(2018年20期)2018-08-28 09:44:16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6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0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青年时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亭台楼阁
时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