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琴
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各级事业单位摒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等制度,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于1998年前后,主要涵盖范围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自2010年以来,为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财政部曾对部分内容进行过反复修订,但与现行部门的预算管理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现行政府会计涉及军队、医院、学校、林业等多个领域,体系繁杂、核算口径不一,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不能良好地反应全部资产、负债以及政府运行成本等情况;其二,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反映收支预算情况,不能准确、完整描述各个时期的成本及盈亏情况。所以,在新经济形势下,必须对现行政府会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制定出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财政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投资设立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与其他的事业单位相比较,公立医院由三个显著特点:其一,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大,相比较一般事业单位,公立医院收入主要由经营收入构成,而一般性事业单位主要依赖财政补助收入;其二,对市场及政策变化较敏感,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市场依赖度较高,单位间竞争力较强,患者就医倾向与市场满意度往往能直接影响医院收入;其三,对财务管理要求较高,相较一般事业单位,公立医院更注重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这就导致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有更高、更精准的要求。
公立医院的经济特点间接决定了其财务管理要比一般事业单位走的更远,就发展情况而言,公立医院甚至有可能率先实现多样化柔性财务管理。然而,由于地区性差异及政策执行程度不同,导致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模式。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仍然以传统的会计与财务职能一体化状态为主导,普遍存在职工一人多岗,不能准确区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人员配置紧缺,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也会导致各方权责不明,沟通交流和合作困难,造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缺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缺漏,导致医院难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高效运作,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其次是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低下,无法对成本支出进行精细化核算,导致成本管理对医院经济行为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最后是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医院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时共享,造成财务数据对业务管理的支持力度降低,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第三,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薄弱的内部控制不但不利于医院内部管理的组织和协调,也不利于新制度准则的推行,最终导致组织效率低下。内控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医院内控意识薄弱,既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也没有独立的内控部门进行风险把控,造成内部控制缺失或流于形式。
第四,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良莠不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必然会增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因而对医院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但目前来看,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财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良莠掺杂的现象,这一方面可能因个别人员的能力、失误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新制度、新准则推行的难度,影响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记账基础、报告形式、核算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核心内容包括:在同一会计系统中,同时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在记账基础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同时,预算会计沿用收付实现制;在报告形式上,形成反映医院营运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以及反映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决算报告;在会计核算上,区分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和特殊业务,进行平行记账。这些转变对公立医院改善财务管理现状,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所要求的双重功能、双重基础、双重报告以及平行记账,究其根本是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因此新制度的颁布和推行不仅为公立医院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专业化的参照模式,也为其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设计思路上凸显了对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改革,迫使医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首先医院需要更加重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精细化程度,将收支工作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并加强预算工作执行力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保证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另外,也要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规范,根据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出科学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为深入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持。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全口径收支和现金流管理,并要求更加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这就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整合分散的业务信息、完成新老数据对接、监控实时资产变动等问题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医院自身营运周转能力也会不断增强,有利于公立医院在新市场环境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新制度下要求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增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重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机制,防范各项可能的财务风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将敦促医院财务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建设,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和新要求。
医疗行业属于兼具公益性质和市场性质的特殊行业,而这其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更需要一个透明、严格的管理系统,在适应其市场化发展要求的同时,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统一到一个体系中,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双重属性,另外新规的落实也将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增强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加适应医院自身发展和政府有效监管的需要。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新旧财务会计信息的有序对接、转换,对确保新老制度交接工作的有效落实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监控和记录医院各项业务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从而分析各个科室、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并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医院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布局,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及内部控制。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以细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岗位职责、权限;其次需要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包括财务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反馈等环节;最后还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以激励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具体战略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管理进行有序调整和改革,已成为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在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精准化,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保证医院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一方面,医院应该将各项财务支出具体化,明确成本构成结构;另一方面,医院还应该强化成本控制力度,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系,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要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就要控制医院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因此发挥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维护资产完整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作用就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医院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事前规划、事中监管、事后问责机制,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监管。另外,也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医院内部各项财产、收支的监管审核,保障医院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降低财务工作的错误率,避免因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还应重视部门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积极作用,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应该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专业化培训,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熟悉新规,转变工作理念,实现新旧工作的有序交接。其次为财务人员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定期举行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或举办讲座,建设一支服务于公立医院的现代化专业财务管理团队。最后,健全绩效考评与奖惩机制,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医院整体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形式下,医院需要尽快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强化内部控制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专业化素养,不断克服公立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境,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