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财政发展

2019-03-19 07:33
财政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财政管理财政预算财政支出

吕 雯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财政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通过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及全面审计监督财政收支情况,助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其中,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注重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财政监管效能,加快实现责任清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以此提高财政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是数字财政的目标之一。

一、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政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一个基础业务系统,围绕业务流程展开,支持业务的无纸化、信息化操作,但财政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运用不足。随着财政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成熟,财政管理效能日益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资金审核主体职责边界不清晰,“放管服”改革推进缓慢

在原有的财政预算支付环节,从预算单位发起支付申请到支付中心完成付款,中间约有十余个环节进行相关合同、发票事项审核,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可能同时对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事项进行重复审核,也可能同时忽略其它的风险点,审核主体责任不明确;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的相关岗位为了保证相应支付的合规性,重复进行了本该由预算主体单位明确审核的事项;一旦出现问题或者风险,在责任不明晰的流程中,责任人和风险点快速定位困难。同时,多个主体重复审核也导致财政资金审批拨付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推进“放管服”改革。

(二)大量线下手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很多财政支出管理规则已经明晰化,初步具备了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和条件。但目前大部分地方工作方式依旧是人工处理,靠眼力、靠手动、靠经验进行合规性把关,不仅很多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重要工作被流程性的事务挤占,而且效率低、容易发生人为性的操作风险,对风险的把控也比较被动,事前预警机制缺乏。

(三)财政决策方式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以项目库为依据进行预算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随着财政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对预算主体的评价和画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方向。同时,目前财政信息化系统运行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开展纵向趋势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为财政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推动财政决策方式数字化提供了可能,但目前这些资源的效用和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四)财政绩效管理需要寻求更有支撑力的方式

财政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财政现代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和决策智能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除了从业务角度进行绩效管理方式、方法的构建,目前相应工具和系统对绩效管理支撑的局限性也已有所显现。

二、用区块链技术助力财政效能提升

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明晰财政资金使用流程上各主体单位的责任,优化财政支出流程,减少重复审核和确认,提高业务审批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初步完成预算主体画像和实现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进而深入推进财政部门“放管服”改革,优化财政绩效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一)用“管”推“放”,切实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

通过数字签名和区块链存证机制压实预算主体责任。在财政支出智能审批中,制定合同、发票审核事项清单,要求各部门各级业务经办人员对所审核的合同和发票事项进行确认,并进行数字签名和上链存证,进一步明晰并记录各部门各级业务经办人员审核责任。财政部门可以看到前面预算单位各个环节每个责任人的已审核事项,减少人工重复审核,只需要对重点潜在风险事项进行复核即可。如果出现财政资金支出不当问题,可以快速、便利查验全流程中责任人和问题环节。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前后连续性、数字化和可视化,确保监管有手段、高效率,财政部门对资金支出全流程可知可感。

(二)提升财政支出的智能化水平

根据预算支出要求,将非常成熟、明确的支出审核规则形成可以编码并验证的合约,代替人工完成审核。比如:标准化“六公”消费费用支出,或将业务科室审核人员头脑中的“经验”抽取出来,基于大数据完成自动校验和审核,辅助进行财政资金管理,以减轻业务科室审核的负担,加快经常项财政支出审核速度,从而为重大项目审核留出时间。实现财政支出规则的可信管理,即业务人员可以使用较为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规则表示方式,将其头脑中或文件中的规则表示出来,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将这些规则录入系统中并进行存证,用于财政支出单据的合规性检查。财政内部不同部门也可以自定义规则,支持业务人员在业务系统之外,对规则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基本维护操作,历次规则修改、执行情况将被区块链存证。在规则可信的基础上进行财政支出单据的实时审核,即可以根据系统中现有的财政支出标准对费用明细进行逐项、实时审核并返回正确的审核结果,以减轻人工审核的负担,提高审核的效率和正确率。另外随着财政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积累了海量信息数据,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发现审核人员无法发现或不易察觉的潜在信息。

(三)形成预算单位画像,提高财政主动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各预算单位的历史数据形成初步主体画像,便于进行横向预算单位比对,从而辅助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预算主体画像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指标:预算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指标、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各指标的权重可使用层析分析法等机器学习方法获取。在预算编制环节发挥预算主体画像作用,突出绩效导向。将绩效关口前移,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预算单位画像在编制预算时起参考作用,通过对历史绩效的评估,辅助现阶段预算编制。

(四)推进财政预算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由目前单一的事后绩效评价向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将绩效观念融入到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资金流向为线索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以实现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的绩效计划、有效的绩效监督、合理的绩效评价、及时的绩效反馈。绩效模板年中目标可以调整(分为主动和被动调整,主动调整即单位自身目标调整,被动调整指年初滚动预算安排经费不足,事后预算调整时再足额安排的调整),而且被动调整可以通过财政一体化数据变化而同步变化。一是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用款计划管理,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区块链跟踪机制,按照项目进度和绩效情况拨款,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二是在财政资金支出领域采用区块链技术,将项目全生命周期所发生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行为上链,实现可信可控的数据存储,使得整个行为全程可追溯,能够对财政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进行溯源。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区块链监管系统,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分配情况,甚至可以追踪到最终收款人。三是决算环节绩效纳入预算主体画像。通过创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项目绩效评估全覆盖,如实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结果,对绩效目标未达成或目标制定明显不合理的,要作出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并把绩效评估结果纳入预算单位画像,更新对预算单位的综合评分,并对之后的项目申请起到参考作用。

三、总 结

区块链作为继大数据、云计算等之后新兴科技创新的又一代表备受关注,我国政府也在逐步重视和强化区块链的战略性布局。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以共识机制为基础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与国家财政收支这个大账本结合的天然属性。基于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一个区块链可信数据中心,打造一个财政高效运行保障系统,将通过穿透式支出审批系统开展数据挖掘与预测,进行财政预算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有效赋能财政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促进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高效,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实现管理更加规范、流程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共享,为构建财政管理智能决策支撑平台、形成现代化的财政管理系统提供有效支撑,打造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财政部门以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财政管理财政预算财政支出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税收在财政管理服务中的运用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财政管理困境与路径探析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制约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现代财政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系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