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2019-03-19 07:22林秀芳LINXiufang洪卢晓HONGLuxiao葛冉冉GERanran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感染率白蛋白病原菌

□ 林秀芳 LIN Xiu-fang 洪卢晓 HONG Lu-xiao 葛冉冉 GE Ran-ran

我院感染科主要收治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遗传代谢性肝病,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感染科住院患者疾病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院内感染[1]。院内感染能延缓患者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若不能有效控制,容易引起院内感染暴发,增加死亡率[2]。本研究调查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了解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监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院内感染情况,排除住院不满48小时的患者。

2.方法。课题组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调查表,由课题组成员全面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广谱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等。详细记录院内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标本送检情况,病原菌的种类等资料。课题组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3.诊断标准。院内感染病例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进行诊断。院内感染现患率=同期存在的院内感染病例数/观察期内调查病人总数×100%。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本次调查共收集1251例患者,其中,男835例,女416例,发生院内感染18例,院内感染率为1.44%。

2.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腹腔感染。见表1。

表1 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构成

3.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18例院内感染患者均送检标本,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革兰阳性菌4株,真菌1株,见表2。

4.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WBC、肝硬化、使用广谱抗菌药、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是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5.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年龄、血清白蛋白、WBC、肝硬化、使用广谱抗菌药、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5个变量进入最佳回归方程,年龄、血清白蛋白、WBC、使用广谱抗菌药及住院天数是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2 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

表3 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单因素分析

表4 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感染科院内感染特点分析。本次调查发现,感染科院内感染率为1.4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22%,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6]。本研究中,院内感染率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7],可能的原因是我院感染科采取了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使院内感染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我院感染科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多,其可能的原因是病房环境中存在病原菌,呼吸道与外界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多,患者抵抗力弱,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袭而感染。提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方向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要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注意病房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剂,减少空气中的病原菌。有研究发现,重症肝病患者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这是由于肝病患者免疫力较低,肠道通透性增加,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肠道细菌易于穿透肠壁引起腹腔感染及败血症等院内感染[8]。本次调查发现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可见,为了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要加强院内感染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掌握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特点,及时给予干预,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9-10]。

2.感染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

2.1 年龄。本研究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其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年龄≥60岁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是年龄<60岁者的1.704倍。究其原因,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各系统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其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容易发生院内感染[11]。提示我们,老年患者是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要为老年患者提供一个清洁的住院环境,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注意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11];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而且要对患者采用保护性隔离,加强支持治疗,提高其免疫力。

2.2 血清白蛋白。本研究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30g/L者,血清白蛋白<30g/L者院内感染的危险是血清白蛋白≥30g/L者的3.419倍。提示我们,血清白蛋白低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是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对此类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白蛋白输注,同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12]。

2.3 WBC。本研究显示,WBC<4×109/L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4×109/L者,WBC<4×109/L者院内感染的危险是WBC≥4×109/L者的2.788倍。分析其原因,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以及杀菌等功能,能够防御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WBC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防御病原菌的侵袭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容易发生院内感染[13]。提示我们,WBC计数少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是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同时,加强营养,使用药物升高患者的WBC,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4 肝硬化。本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这是因为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腔积液,部分患者存在门脉高压症,肠壁充血、水肿,肠屏障通透性增加,易造成细菌易位侵入腹腔;而且肝硬化患者合成分泌IgA减少,其免疫力低,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13-14]。这表明肝硬化患者是院内感染防控的重点对象,需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改善肝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5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本研究显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院内感染的危险是未使用者的2.476倍。长时间的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将敏感菌杀灭,使耐药菌株增加,同时破坏了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甚至多重耐药菌感染[13,15-16]。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要慎重使用,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减少耐药菌的产生[2,17-18]。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不仅增加了抗感染治疗难度,而且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的传播及流行[10],因此,合理用药,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医务人员的责任。

2.6 侵入性操作。本研究显示,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究其原因,临床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患者正常的防御屏障,降低了局部的抵抗力,病原微生物可随着管道或创面潜入深部组织,增加感染的几率[12,19]。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操作前全面评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2]。插管期间,加强护理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经常评估,尽早拔除插管或者尽量缩短插管的时间[2]。

2.7 住院天数。本研究显示,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短的患者,住院时间≥30天者院内感染的危险是<30天者的2.254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2]。可能的原因是,患者住院时间长,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多,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而且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病情较重,抵抗力较差,其感染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2,20]。

总之,感染科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众多,针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如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天数,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感染率白蛋白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