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李金刚
原发性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疾病, 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约23%~35%,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长期高血压会引发全身重要器官病变,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神经体液改变等, 引发心血管系统代偿性病变修复与病理生理反应, 产生心室重构,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室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2]。因此,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不仅需要有效控制血压, 还要逆转心室肥厚。本研究为探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有效方案,将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治疗中,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1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7例;年龄 42~78岁, 平均年龄(60.24±6.11)岁;病程3~18年, 平均病程(8.32±3.45)年。对照组:男23例, 女18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60.21±6.28)岁;病程 3~19年 , 平均病程(8.39±3.5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 用药2周后增加至10 mg/d,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缬沙坦治疗, 加缬沙坦80 mg/d,用药2周后增加至160 mg/d,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恢复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 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甚至上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超声心动图监测,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VST、LVMI、LVPWT, 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 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IVST、LVMI、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IVST、LVMI、LVPWT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VST(mm) LVPWT(mm) LVMI(g/m2)观察组 41 治疗前 15.21±2.05 12.87±1.52 162.41±20.11治疗后 10.11±1.81ab 10.12±0.63ab 142.36±14.25ab对照组 41 治疗前 15.32±2.08 12.74±1.44 162.36±20.18治疗后 12.63±1.98a 11.58±1.24a 152.69±17.44a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使得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持续高血压会引发各脏器病变, 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 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主要有两个因素, 首先是高血压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持续血压升高会增加心室壁张力, 产生左心室代偿性增厚;同时, 高血压也会产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高, 引起心肌重构[3]。
本研究将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治疗中,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 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病情进展。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可扩张血管, 增加心脏血氧供应, 以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细胞内钙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将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下, 进而缓解左心室肥厚病情进展[4]。同时, 该药还能阻止血管平滑肌与心肌细胞外Ca2+经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产生血管及心肌平滑肌松弛, 也能抑制肾上腺素水平, 控制儿茶酚胺释放, 达到逆转心肌肥厚发生。但是本研究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IVST、LVMI、LVPWT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效果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Ⅰ阻滞剂, 可特异性拮抗AngⅡ, 抑制醛固醇释放及血管收缩, 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5]。缬沙坦通过扩张血管, 减轻室壁张力, 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 降低血压水平;经选择性阻断AT1受体, 可抑制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有研究表明, 缬沙坦相较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作用更直接, 安全性更高, 在阻断AngⅡ受体的同时, 负反馈作用所产生的肾素分泌较少, 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重构[6-8]。
综上所述,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效果满意, 可有效控制血压, 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