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策略

2019-03-18 01:14谢清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发展教育公平高中体育

谢清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体育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内涵及策略,基于分层教学法思想及原理,从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五个角度提出策略,以推动全体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共同发展 分层教学 教育公平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61-02

基于新课标的贯彻实施,高中体育课程任务、目标及核心理念均发生了变化,不仅强调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创新出“终身体育”“以生为本”“关注差异”等教育思想,这对高中体育教学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教育公平角度出发,体育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每个学生从中公平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因此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打破长期以来高中体育“特长培养”的局限,将教学成绩的横向评价体系扭转为纵向评价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据此,本文结合分层教学法原理,兼顾高中体育教学公平原则,探索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内涵

第一,共同发展是落实高中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及“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必要途径。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结合《体育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兼顾每一名学生生理、心理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强化体能素质、运动技巧训练,有效提高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结合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规则等内容,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拼搏、挑战自我的勇气以及公平竞争、团结奋斗、遵守规则的品德。

第二,共同发展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新课标实施以来,对传统教育系统下的教与学关系进行了重塑,要求教师从权威身份的拘囿中摆脱出来,放低身段、放下面子、放开权力,从教学管理者变身为课程引导者,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公平对话。客观上,这就涉及每一名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通过兴趣激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展开体育学习、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自觉性奠定基础。

第三,共同发展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依据。所谓因地制宜,高中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户外性特征,而我国各地域的气候、地理、民族、文化、经济等发展并不均衡,体育教学成果是否满足因地制宜,需要从全体学生的满意度出发进行评价。所谓因势利导,基于新课标、新课改的贯彻落实,体育是高中阶段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样要从学生整体角度去检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所谓因材施教,当代高中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体育运动又有着差异性的喜好及天赋,需要教师开发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策略

依据分层教学法的原理,高中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体育素养差异基础之上的,分层教学法主张通过划分层次,对不同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學生进行分别对待,进而施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最终达到每一个学生在自我纵向对比中得到有效提升,反映到整体层次上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说,分层教学法浓缩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的优势,是一种兼顾个体与整体的科学教学方法。结合以上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策略制订,可以分别从教育对象(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小组)、教学活动(体育竞技)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展开。

(一)学生分层,尊重差异。针对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前提,也是确保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共同发展的基础。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学生分层的目的不是对体育品质优劣的划分,因此不能单纯选择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能技巧等作为参考标准,而是要以体育兴趣作为筛选依据,再结合学生固有的体育知识、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在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差异性的尊重,这是后期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一些学生基础不足、缺乏尝试机会,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针对学生分层的操作中,整体上应做到对能力、兴趣、基础三个方面的兼顾,在此基础上对三个标准进行平衡,赋予每一个学生独一无二的教学计划。

(二)目标分层,挖掘潜能。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实施都是基于一定目标展开的,高中体育教学宏观上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每一个学期、每一个班级、每一项运动、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设置合理的目标,这就涉及目标分层。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学科阶段性教学内容及实现难度,将学生划分成 1 至 3 个目标层次,再结合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给出目标底线。例如,在“篮球教学”项目中,对第一目标层次(最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强调协调性训练,如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动作的标准;对第二目标层次(过渡层次)的学生,可晋级到基础动作的组合应用方面,如传球、运球、投篮相结合的三步上篮;对第三目标层次(最高层次)的学生,可以上升到战术配合、小组对抗。按照 1 至 3 层次的目标设定,从低到高逐渐晋级,以此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整体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目标分层的体育教学是存在于同一个教学情境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努力升级的过程中,个体的潜能可以获取有效的开发,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小组分层,强弱互补。分组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中常见的组织方式,其与文化课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不同。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体育课分组教学基于临时组建的小组团队需要,全员协同围绕一个具体的体育训练科目展开操作,极大地规避了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形式主义现象。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学可通过小组分层的策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在分组时应采取“组间统一、组内差异”的方式,即不同小组之间的整体体育素养趋同,而在小组内部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体育素养差异,这样一来可以获取以强带弱、强弱互补的教学优势。例如,在“篮球教学”课上,每一组的成员按照篮球技能的强、中、弱、差划分为四个等级,教师分配统一的练习任务,形成“差→弱→中→强”的学习对象模仿机制,在相邻两个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很好地满足沟通需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水平跨度过大而丧失兴趣。

(四)竞技分层,孕育突破。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基于竞技比赛形式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也存在明显的“弱肉强食”特色,通过竞技双方的体育素养即可迅速判断胜负输赢,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愿意参与。据此,出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取“竞技分层”的模式,在保障竞技双方能力均衡的前提下,通过优劣搭配、改变规则等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进行“五人制三人篮球赛”活动,按照能力、性别等标准形成“强中弱差+男女”的混合队伍,进一步修改比赛规则,在女生运球、传球、投篮等操作中,对方队伍中男生不得阻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运动歧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同时,竞技是提升体育素养的最佳途径,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比赛中得到凸显,在不断对抗中得到磨炼,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突破。再进一步,教师可以设计激励机制,让突破自我的意愿更加强烈,例如女生放弃“不得阻拦”的特权,投进之后得分翻倍。

(五)评价分层,科学建档。基于前四种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在评价机制上同样需要采取分层机制,以确保教与学之间的平衡性。评价依据除了体育能力之外,应进一步引入健康习惯、体育精神、意志品质等“柔性标准”,对学习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给予肯定。同时,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体育档案,在学期末整体反馈学生的成长曲线,让学生立足自身观察进步与不足,同时科学建档还有利于体育教师更换、体育项目更新等变动下的跟踪。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重视学生共同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教育公平认知局限于教育资源、教育师资、教育条件等框框,突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原则。基于分层教学法的思想及原理,本文分别从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五个角度提出策略,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需要高中体育教师精准把握学情,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素养,进一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更好地推动全体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林.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渗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2]高建国.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9(20)

[3]周 瑛.高中體育分层教学法的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

[4]王雄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9(1)

[5]吴小凯.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共同发展教育公平高中体育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