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看图说话课引发的思考、启发与实践

2019-03-18 11:48李伟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写作思考小学语文

李伟

摘 要:为什么对生活具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作文,在学生的笔下寥若星辰?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揣摩和迎合老师“好作文”的标准——虽然老师可能并没有对他们说过“作文的主题思想要有意义,情感格调要积极向上,要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等诸如此类的话,但乖巧的学生耳濡目染,察言观色,想必早就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就有了他们艰苦的迎合“好作文”标准的“作文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思考

最近听了一堂一年级的“看图说话”课,图中讲的是蚂蚁夏天搬运粮食,冬天过着好日子;而蝈蝈夏天贪图享受,冬天饥寒交迫的故事。课要结束的时候,老师问:“小朋友,如果你是蝈蝈,来年夏天你打算怎么做?”很多小朋友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候,一个小朋友发言道:“我会说,兄弟们,你们夏天跟我好好干活,到了冬天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结果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显然,这个“吃香的喝辣的”,也令老师不太喜欢,没进行表扬,因此这位同学是红着脸坐下去的。而那张挂图画上的蝈蝈们,有的跷着二郎腿,有的戴着墨镜,有的哼着小曲儿,都在嘲笑烈日下劳动的蚂蚁……其实,这位小朋友的回答是多么贴近蝈蝈的特点啊,但是想必他以后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一只“生动的蝈蝈”就这样被抹杀了,一个富于个性的说法就这样被否定了。类似的事情日积月累,那么,日后学生的作文中,不同的事物和人物总是有相同的特点,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个性而鲜活的。所以我认为作文首先的要旨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认同和鼓励,继而进一步重塑其“个性”,这是一个突破禁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放宽写作的要求,培育个性的萌发

作文的本意不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吗?除了一些“御用文人”,哪一个正常写作的人不是如此呢?而我们的一些内涵狭窄的命题作文,则是强加意志给学生,让他们在无所表达的时候非要表达,于是造成文章无话可说、干瘪生涩、虚伪作假。而很多专家却把这种作文视为“教与学的任务”。这种做法也是不符合“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之要求的,因此,为了真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有东西可写”,让学生能自愿地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放宽写作的要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而放宽到了极限也就是不做任何限定了。写什么,怎么写,任由学生自己做主,叫学生不写都难。学生爱写了,你还怕教不好吗?

我想每位语文老师一定都这样做过,也尝过一些甜头。但是我也发现,即使对题材与内容不做任何限定,起初學生写起来仍然放不开手脚。他们只是在题材的广度上有了开阔,以童话和科幻居多,上天入地,像是在复述动画片,而较少涉及身边的事情。从根本上讲,这类作文只是用天花乱坠的情节遮掩了苍白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感受。即使有写自己的真性情的,也多是对老师诉说些自己的恩怨。可见,从小就被禁锢的学生,即使你把枷锁解掉,他也仍然是被锁着的。

束缚他们个性的罪魁祸首还是那种“好作文”的标准。

二、重建评价的标准,鼓励个性的生长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它是学生对自我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确认。每一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可能不尽一致,因此讲评的侧重点也会不完全相同。但就使学生放开胆量突破禁锢来讲,讲评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学生作文的立意、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开始不必求质量,但凡有点“胆量”的均做鼓励,让学生自信起来,把自己当回事儿。这很重要,人只有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时候,很多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例如,我讲评学生习作《一场风波》时,作者顾×同学写的是两个同学打架,而且从头打到尾,绘声绘色,如同武侠小说。他在开头写道:

“谁说无风不起浪,我们班有时无风也会浪头三尺高,搞得我们是鸡犬不宁,学习大起大落。老师经常说,就是几个害群之马,唯恐天下不乱,把班上弄得乌烟瘴气、腥风血雨。”

恐怕没哪个老师愿意看到这种开头,何况我还是该班的班主任。他显然太夸张了,而且怎么能写这样阴暗的东西呢?在写到两个人要打起来的时候,他又写道:

“突然,操场上空黑了下来,阴风四起,一道闪电咔嚓划过天际,我心里不禁一个冷战。”

我读到此处时终于忍俊不禁。讲评的时候,我还是读了这篇文章。我边读边注意学生的反应,他们时而大笑,时而拍案称快,时而伸长了脖子。这不正是文学作品要达到的效果吗?这样,才一篇欣赏罢,学生集体要求再来一篇,时常是一篇又一篇,下课了也全然不顾。重要的是,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评价标准的洗礼后,他们知道,这样写,我是不会嘲笑与责怪他们的。

在讲评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大力赞赏了作者的这种语言风格,并说环境描写把人物衬托得太好了;让他有了足够的脸面,自信足了,写劲儿就更足了;他心里一定在想着下一篇是不是还能这样风光,并暗自下劲儿呢。当然,其他同学也得到了个信号,文章也可以写得如此大胆。我也知道,这样的文章毛病在哪里,但是对于其打开禁锢的意义来说,这是不足为忧的。

重建的评价标准,令学生进一步确信,再也不必老套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抒写真情实感就方便多了。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写作思考小学语文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