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理剑川石钟寺石窟的造型艺术特点及教学思考

2019-03-18 11:53尹雁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教学思考大理

尹雁华

【摘要】艺术鉴赏是艺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在本文,以大理剑川石钟寺石窟为鉴赏目标,对剑川石钟寺石窟的造型进行艺术鉴赏,了解剑川石钟寺石窟造型艺术鉴赏背后的人性特点与主体精神,引发教学思考。

【关键词】大理 剑川石钟寺 石窟造型 艺术特点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12-01

剑川石窟在南诏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白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也是艺术家们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给予的生活希望与人性的关怀,对剑川是石钟寺石窟的造型进行艺术鉴赏,从而引发教学思考。

1.剑川石钟寺石窟的地理位置

剑川石钟寺石窟位于大理,在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上,因为石宝山上有石如钟,因此叫作石钟寺,在石宝山上,这里的沙岩特别适合开凿石窟。而石窟寺起源于印度,从佛教传到中国,云南南诏大理国受石窟寺的影响,在这里开凿了一批石窟像,石窟的造型不管是对佛教艺术还是云南南诏大理国的社会现状都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参考。

2.剑川石钟寺石窟造型艺术

2.1异牟寻坐朝图

异牟寻坐朝图为石钟寺第一窟,这一窟的造型为殿堂式,以佛珠为装饰,南诏国王异牟寻头上戴着网管,身穿圆领长袍,双手插于袖中,坐在宝座的正中央位置,国王座前有一个头顶贡品的童子,左边站立了三个人,从右至左依次为一人手持短棒和长剑、一人头戴盔身披甲手持扇子和瓶子、一人双手拿着剑柄;右边站着两个人,一人头戴盔手中拿着盒子、一人身穿斗笠拿着曲杖,拿着曲杖的人为南诏宰相。窟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人,相互而坐,穿着汉官衣服,分别为南诏的郑回和杜光庭,为南诏的清平官,是唐朝本地人,石窟的右壁有一位天竺高僧。

这幅石窟构图中,窟中人物穿插合理,异牟寻和宰相为圆雕,其他人物雕像為高浮雕,南诏国王异牟寻身材高大,面露沉思状,根据屏风的装饰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显露出国王的地位,又能将石窟的人物衬托的不那么单调。其他人物分别站在两边,目光呆滞,身体趋向大殿中央,衬托出南招宫廷上朝时的严肃气氛。只有头戴盔手拿盒子的人面带笑容看着门外,与严肃的大殿形成对比。

2.2地藏像

石窟中地藏菩萨头戴冠,上罩斗,耳佩环,手执珠。据民间故事传言,地藏菩萨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对国内的治理不当,导致国内的人民造恶,所以地藏菩萨才来人间赎罪,不愿成佛。

2.3剖腹观音像

石窟中观音头戴佛冠,身披璎珞,右手拿柳枝,左手拿钵,脚下有水纹,实为渡海观音,但是当地人称为挖心观音。为什么说是挖心观音呢?传说观音一心修炼,但是却有很多的流言蜚语,于是观音将自己的心窝掏出,以一颗赤诚之心让大家看。观音容貌端庄得体,慈悲为怀,尤其是胸口的洞和观音的传说,让人对观音肃然起敬。

2.4阿央白

在石窟的正中间,雕刻着莲花座,座中的雕像已经损坏,在莲花座中,雕刻一个锥形的形状,中间凿开一个缝隙,形状为女性的生殖器,“阿央白”是当地白族语中形容女阴之意,在原始时期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意思,在佛教的石窟中出现此种雕刻实属全国首例,直接反映了当时的佛教与南诏国的宗教混合现状。

3.教学思考

从剑川石钟寺的石窟中,将石窟的宗教色彩抛弃,将石窟当作艺术品作为欣赏,从石窟的造型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构图时的思考以及色彩的运用,将国家的国王与佛像设计在以期,将优秀的艺术品设计在远离尘世的山林之中,将女性的生殖器板上供奉的龛台,通过这些问题,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引发思考,体现了白族先民们对于人性的自由追求,对于审美的追求,白族先民们重视人体艺术的塑造,将人放在一个崇高的地位,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再崇尚神的旨意,人性的发展逐渐超越了神,人的地位慢慢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从设计的石窟雕像进行分析,从线条的粗细,动作的设计,神情的刻画等,都将人性设计其中。

将阿央白与众多的神佛放在一起,展现的是白族先民的胆量和境界,在封建的古代,拥有这样的举动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值得关注的是阿央白只是受人跪拜,并没有被神化,艺术家在创在阿央白时,体现的是对生命的重视,将眼光从个人转向了整个人类的发展,通过这些石像体现的是白族先人们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4.结束语

通过对剑川石窟的石像分析,从而引发出的教学思考,将宗教色彩放在一边,将其看作是一件艺术品,对这些石像进行艺术分析,体会艺术家们在雕刻石像时的心理状态,对石像给予的情感,对石像进行艺术鉴赏后,石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品,更多的是创作者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受,这是需要我们现代人类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黄璜.剑川石窟石钟寺第六窟主尊身份及其图像源流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1):22-33.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教学思考大理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