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彪
【摘要】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互动式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想象空间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实用性得以发挥。
【关键词】职中 语文 互动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31-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是——本应是最具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那这种尴尬处境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相信这是每一个职业高中语文教师都在思索的問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兴趣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唱“独角戏”,而下面往往会睡倒一大片,各做各的事,甚至“光明正大地聊天。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此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教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后,想想文中描写了几幅画面,再自行给它们命名,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上。爱好美术的学生还可以画出它们的画面,同学们听后立刻改变了往日的懒散,会都行动起来,画的画,写的写,有的还互相讨论争执,发表不同看法意见。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的几位命名有创意和图画非常美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认为都满意的名称。一节课下来学生全都动起手来,老师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得到了自己动手的满足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我都精心设计了导语,进出问题,让课堂有个良好开端。比如:《松树的风格》可以问:“大家见过松树吗?”,学生回答“见过”。那么我会说:“松树是一种植物,它有哪些特征,怎么会具有人的品格呢?”引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要不断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恰当的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三、创造想象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提倡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满堂灌,而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留出更大的余地让学生推测和预料,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学生的这种想象力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讲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想象每节诗中脑海里映现出的画面,学生的发散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几乎每一名同学的想象都各不相同,但都很成功。其中一名同学是这样想象第三幅画面的:“一位中年男子步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急切而激动地推开家门时,迎接他的却是墙上遗像中母亲永恒的微笑。瑟瑟秋风中,枯叶与纸钱的灰烬在空中飞舞,泪流满面的儿子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无奈从他的悲苦的眼神流露。”画面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为之悲伤不已的遗憾。
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不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更促进了他们自觉的去学习,深入课文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四、增加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说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情趣的主阵地,那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就是促使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形成的催化剂。
语文老师都知道,学习语文,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出校门。指导他们在课外多阅读、多写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更有活力,更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