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诗扬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网络时代也逐渐改变了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对公共文化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信息时代下自身的改革优化,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规划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移动互联网;发展
现代生活已成为一种信息生活。在互联网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拓宽视野,获得生活体验。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学习的重要窗口,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同时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满足人民大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
1 传统公共图书馆概述
1.1 传统公共图书馆特征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通过检索书籍和记录卡片来反映馆藏的容量和信息,通过用户借阅来传递书籍信息,进行图书整理和阅览流通。
1.2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和问题
传统图书馆一般各自为政,封闭发展,服务形式单一;图书等文献信息的借还、归取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时代,这是其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局限性,仅仅是在固定单一的信息上进行物理性的共享和传递,把服务范围困在特定的场所和机构,无法满足读者更为复杂的阅读要求。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被动服务,意识落后:传统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方式就是被动的等着读者前来外借图书、馆内阅览、文献复制及参考咨询等,服务意识比较落后。2)缺乏创新:传统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文献的加工、利用中,从书刊的采访、编目、入库、管理、流通,主要是重复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且科技含量低,工作缺乏创新意识。3)评价标准单一:传统公共图书馆重藏轻用,以馆内收藏的文献数量及图书的流通率为评价标准。对书籍的利用率,读者的满足率,以及服务效果和服务项目不作为评价标准,比较单一。4)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传统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缺乏交流与沟通,信息资源间的共享难以实现。
1.3 信息时代下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与挑战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已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新鲜词汇层出不穷,这些都使传统公共图书馆受到冲击[1]。如: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APP软件,掌上阅读软件,各种电子图书发展,萌生了一个新的词汇—无纸化阅读。无纸阅读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利用文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纸质文献,这就对文献提供者—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信息的模式产生强大冲击。尽管研究表明,无纸阅读比纸质阅读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对视力损害更大。但人们往往难以抵挡其便利、易携带等优点,在传统阅读与无纸阅读中选择后者[2]。又如:信息时代发展,新的图书采访手段和编目手段,新型的借还书机器,新型的上架整架机器,读者自助办证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方便了资料检索与查询。
现在的图书馆利用比较成熟高科技网络技术,如无线网络终端,移动互联网植入等,打破了读者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各种网络设备,比如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来快速地获取图书馆中共享的馆藏资源,通过查询、预览、下载来满足阅读需求。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带来的移动新环境为数字移动图书馆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平台,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升级,更是传统图书馆的延续,在功能和服务上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当然也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传统公共图书馆应如何面对当前困境,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呢?笔者认为,传统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改变办馆思想、工作程序与服务方式,依托当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逐渐向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靠拢才能实现长久发展,更好的为服务读者。
2 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公共图书馆发展对策
2.1 转变服务理念
在新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传统公共图书馆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思想,利用新技术,使图书馆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作用,为人们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最终达到管理目标。
2.2 转变运转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只有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要求。将图书馆中的一些纸质资源,如期刊、书籍和一些音频、视频资源全部上传到数字化图书馆中,形成线上与线下同时运行的资源管理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利用一些社交网络、社交媒体来调查了解读者的阅读要求和喜好,制定符合实际的体验式服务。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通过对传统公共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资源建设等方式,实现图书管理方式的科技化,以达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
2.3 创新服务方法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应该积极开发和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以达到读者的要求。依托高科技APP终端来提供服务,大大节省读者的查阅时间,以跟上信息时代下社会发展的步伐。
2.4 构建数字化网络体系
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循序渐进。我们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人才作为保障,这样才为更好地推进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打好基础。而数字化图书网络体系需要将全国甚至世界上的信息资源纳入其中,然后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分享和下载,让文献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全国乃至世界大事,提高信息使用率,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
2.5 提高创新意识,引进先進技术
传统图书馆应在文献的采集、加工、组织和服务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革新与创新,实现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引进新的图书采访手段和编目手段,引进高科技的借还书机器、上架整架机器、读者自助办证机等新技术,更方便读者进行资料检索与查询,缩减时间,提高服务效率,这样就加快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又如,加强馆藏信息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如超星服务平台,知网服务平台等,建立高效、方便、实用的数据库系统。
2.6 建立信息化业务系统
传统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大数据、云服务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服务系统。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成纸质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数字资源,拓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内容,为读者提供更有效、更健康,更新的信息资源。传统公共图书馆应开发建立文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服务推广系统等,为读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询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业务的纵向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提供科学平台。
让高科技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从图书的选择,采购、编目、加工,上架、借阅、信息的发布、与读者见面等服务环节,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利用新技术简化流程,提升服务手段的科技化,数字化。
3 结论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公共图书馆只有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不断提升创新自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问题,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在数字阅读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徐丹弘.当代科学技术的冲击和影响—浅谈图书馆概念的变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5(4):94-95.
[2]韩玮.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5):101-103.
[3]冯刚.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