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强化学生对物理解题技巧的认识,对其物理学习水平至关重要。中学时期的物理课程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建立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对概念展开详细的了解,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当然,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掌握相应的解题手段,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学习框架,就这个知识点中的相关要点,展开深入的了解,切实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一、 物理解题中的要点分析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对中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时,老师需要在用词上很严谨。初学时,要将这些概念弄清,不然会给将来的解题埋下隐患。
第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妨利用案例讲解的方法,帮助大家明白本质性含义,并利用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认识;第二,针对定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公式展开合理应用,分析之间的关系,掌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第三,针对定理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定理以及其推导过程展开了解,试着在解题中对定理进行灵活应用,并解释一些与生产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家合理应用能量观点去解决力学问题;最后,解题时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能力。
二、 教学中的解题方法分析
(一) 定律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定理知识展开合理的应用,不能盲目,更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势必会出现教学错误。为了深化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认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掌握,分别是阻力不计的抛体类;固定光滑斜面类的知识。
例如在对问题进行实际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例如对于那些抛体类的物体,一般题目中会特别说明:空气中产生的阻力忽略不计,所以,大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重力对物体机械能造成的改变,还有物体动能、势能间的机械能转化,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际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判断,同时针对动能、势能间的能量转化,来展开分析。
(二) 定律的应用
对于系统的问题,可能其解题过程会表现的比较复杂,且所牵涉的各个知识点也比较的多元化。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后了解到,这方面所涉及的内容,例如轻杆连体类、在水平面上可以自由移动的光滑圆弧类,还有就是悬点在水平面上能够自由移动的摆动类。
(三) 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及消化
每一个公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特定含义,需要理解。比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适用范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中的等量关系,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解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类问题中各个物体间的力学系统进行了解,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借助转移理论列出等式,求出答案。
(四) 指导学生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指导学生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能够正确地使用实验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五) 指导学生建立解题思路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是学习物理的捷径,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六)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
物理现象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知识为能力,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物理新教材一直努力搜索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还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用新的理念去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针对解题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解题情况,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引导,帮助大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多元性的学习认识,这样对其未来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盛文.浅谈如何撰写物理解题研究类论文[J].山东教育,2004(32).
[2]崔久仙.浅谈提高中考物理解题速度的方法和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2(5).
[3]熊光哲.物理解题中的数学问题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4).
[4]胡永跃.试论物理解题思想[J].物理教师,1994(4).
[5]张岳斌.高考物理解题八防[J].中学理科,2003(Z2).
[6]阎俊仁.物理解题中的思维方法转换示例[J].中学理科,1995(9).
[7]郑青岳.“特殊化”在物理解题中的功能[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5(8).
作者简介:
赵志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第2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