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良 胡忠震 温璇
摘 要: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职业枯竭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婚姻状况、不同教龄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师队伍也逐渐壮大,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管理者,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力量。高校教师自身的身心状况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生活,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部分,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主要举措。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枯竭的现状,试图以点带面来了解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以及其心理特点,以便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 对象和方法
(一)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南昌市的3所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大理工学院)的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教师180名。试卷发放共180份,实际有效问卷154份,其中男教师79人人,女教师75人。
(二) 采用Maslach等编制的教师职业枯竭问卷(MBI-ES),该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個性化5个项目,低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全部采用5点记分法,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示个体的职业枯竭感越严重。
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二、 结果
(一) 压力反应的性别差异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高校男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均低于女教师、但在获得的低成就感方面要高于女教师。从统计结果上检验上无显著差异,因而缺乏统计学意义。
(二) 职业枯竭的婚姻学差异
表2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T=4.13,P<.05)已婚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去个性化和体验到成就感方面,已婚教师也要高于未婚教师,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 教育年限与职业枯竭的关系
按照统计分析的要求,在对职业枯竭不同教育年限的教师是否有显著性检验,需要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
表3结果显示,工作2年以下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要低于其他三个年限,但在获取的成就感方面明显要低于其他年限阶段的教师,从数据统计来看,年限长点所获得的成就感要高。
三、 讨论
性别方面:男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高于女教师,但成就感低于女教师。此研究成果跟以往研究相一致。在传统的社会角色中,男性的角色应该是事业为上,是家庭的支柱,但教师这份职业本身所带来的收入不高,自然导致男教师工作满意感和积极性不高,容易滋生厌教情绪,对学生缺少应有的耐心和责任心。高校女教师在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可能面对家庭内相夫教子的压力以及大部分的家务,因而很容易体验到负性情绪。
婚姻方面:已婚教师的情绪衰竭要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原因可能在于未婚教师大都一心一意投入在教学中,期望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希望能干出一番成绩;已婚教师则需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精力难免预支,疲惫不堪,难以始终如一、耐心热情地对待学生。
教龄方面:工作2年以下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要低于其他三个年限,但在获取的成就感方面明显要低于其他年限阶段的教师。可以看出,刚参加工作不久或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高校教师对工作成绩充满期待却又经常体会不到成就感。入职的第一至三年,是“求生和发现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表现出对新职业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是初为人师的积极热情,另一方面是面对新工作的无所适从,却又想尽快步入正轨而急切地希望获得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这完全符合休伯曼的职业生涯倦怠理论时间。年限较长的教师所获得的成就感要高于年限较短尤其要高于2年教龄以下的新入职的教师,这应该是教龄较长的高校教师随着在学校站稳脚跟之后,加之职称、职务的晋升,以及收入的增加,得到了学生、学校、家庭的认可,成就感增加,因而职业枯竭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Sehaufeli W B,Leiter M P,Maslaeh C,et al.MBI[M].3rd ed.London:Taylor and Franceis,1998:35-45.
[2]吴微莉等.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J].西华大学学报,2006(4):107-108.
作者简介:
张军良,胡忠震,温璇,江西省九江市,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