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统整的必要性

2019-03-18 01:58王涛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统整核心素养

王涛

摘 要:从小学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过程、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各学段的数学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统一的、通盘的考虑,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数学教育统整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有所建树。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统整;教学架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38-1

不少家长和小学老师都有反应: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到初中下滑的很快。初中老师更是困惑: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思维怎么这么僵化?他们根本不会学数学!其实,如果教师不能短时间内对教学进行统整,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恐惧,成绩也不会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就会掉队,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

所谓统整,是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试图探究出一条有效合理地统整现有教材的新途径。将小学和初中数学教材进行统整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统整的必要性之一:衔接不吻合

首先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而进入初中后,在数的方面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引进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当学习内容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阶段时,数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内容由具体到抽象,相当部分的学生较难适应。小学教材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学教材内容,更多的是侧重规律探索,符号感的发展,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小学教材侧重基本图形的组成、分类、度量、计算等方面,要求掌握对基本图形简单的描述和了解。而初中则是需要掌握一些简单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方法及基本性质,发展空间观念。初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探索基本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对学生的图感、逻辑性、空间感要求较高,学生普遍感觉较难掌控这部分知识。小学与初中教材中的内容貌似有重叠,但小学侧重的是认识、了解、发现等基本要求,而中学则是的验证和综合应用。在教学中,初中注重更多的是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推理、类比等探索过程;注重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数量和技巧,在重视数学概念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说理、及语言的表达。

因此,小学教师在高年级时要让学生积累一些“类初中”的经验,这点在当今的小学教材中已有体现,这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很多教师多年教学的“惯性”,相关做法还不够系统,不够成熟。更为关键的是,初中數学教师应该对小学教材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对进入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思想层次,数学技巧掌控,数学能力储备有充分的认识。

二、统整的必要性之二:教法不一致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架构对于各自来说相对的封闭,各成体系。而中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又缺乏有效的、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大家各教各的,鲜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或去研究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就只会埋怨:“小学老师没有教好,不会教,小学教的、学的太死板,小学都学过了初中还不会”等等。而小学数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到初中以后会碰到怎样的知识架构,初中的数学教学体系是如何的,初中数学又有怎样的能力要求,也不会思考自己教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虽然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对学生有问必答,但常常却被认为是没有方法、教学呆板、抹杀能力的执行者。

其实在小学阶段,知识摄取靠机械记忆的成分比较多,多数知识常常通过背诵来解决.而初中数学学习中机械性记忆的内容变少,对思维量的要求大大提升。就目前的小学教材看,大多知识点都是使用叙述的方法,特点是简单、直观、易懂、语言接近生活化,很多知识是通过图片、表格给出,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就严谨、规范得多,许多内容常常通过类比、归纳、证明等过程给出,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要学会寻找规律,抓住知识的本质,才深入研究掌握,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确实会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在数学教学方式上中小学也是大相径庭的。小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课堂上教师会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会尽可能地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交流,直接汲取知识。初中则变化较大,直接获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还有很多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补充、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

究其以上两点,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高年级教师要正确的利用手边的教材,注重中小学数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和过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充分认识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要求;其次要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中小学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立体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要注意展现出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延伸性。初中教师则可以更多的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形成小学知识对初中新知识的正迁移,尽力消除负影响,这也是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之,数学的学习是需要逐步适应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好数学,并且做到好的延续性,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了解和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加强互动,定期沟通,互相听课,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要认识到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统整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上有所建树。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统整核心素养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模拟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课程统整,台湾教育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