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纯 段万兵
内容提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当头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坚持将落实减税降费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减税降费工作实打实、硬碰硬,让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相继落地,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但也带来短期影响,特别是给当前县级财政收支带来压力。县级要正确看待减税降费所带来的短期影响和长远意义,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坚持聚焦问题,综合研究施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一以贯之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县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坚持聚焦问题,综合研究施策,统筹推进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现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分析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2019 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优惠税种扩围、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加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提高、初创科技型企业条件放宽、对制造业等结构性减税、个人所得税改革、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收费、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方面。
夷陵区委、区政府自觉提高站位,始终把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发展举措和重点民生工程,精细谋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夷陵区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减税降费工作,成立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界参与的减税降费共治格局,统筹协调全区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建立了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部门联席会机制,每月定期研究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夷陵区减税降费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财政、税务、人社部门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政策实施、征管核算、督察督办、服务宣传四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完善集中办公、定期分析研判、督查检查、通报问责“四位一体”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任务分解、过程管控、跟踪问效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减税降费工作更加高效规范。
依托工作会议、微信平台、QQ 工作群、上门走访、集中辅导、政策汇编等方式,全面宣传减税降费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先后组织全区财税系统干部职工、企业财务人员开展了减税降费政策知识培训,并印发了《减税降费政策汇编》《减税降费知识问答》等,开展政策宣传辅导,推进政策落实,做到“辅导范围全覆盖、辅导内容全覆盖”。全面落实“一厅通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等服务制度,推行办税便利化改革。制发《办税服务厅减税降费工作规范清单》,对专岗安排、专窗设置、办税流程、服务制度等进行细化优化。建立减税降费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行“预约办税”“错峰办税”,提高服务精准度。财税部门全面实行缴税清单制度,以“清单+台账”的形式为纳税人算清优惠账单、尽享减税红利。
严格依法征管,财税部门负责组织好各项税费收入,坚决避免收过头税,杜绝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提高收入质量。强化分析研究,密切跟踪减税降费落实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纳税人反映的问题,深入分析减税降费措施对企业税负、财政收入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总结经验,评估成效,做好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工作。严格督查考核,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督查、纪监、审计、发改等部门加大对各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坚决打通“中梗阻”。先后组织开展了非税收入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第三方借减税降费服务巧立名目乱收费排查整治和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专项检查和调研评估等专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积极配合上级审计、纪委监委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的审计跟踪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加强部门预算约束,统筹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筹措,加强资金统筹,加快资金拨付进度。2019 年1 至9 月夷陵区共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3355.76 万元。
总体来看,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让百姓可支配收入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主体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夷陵区经济总体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保障作用。2019 年1-9 月,夷陵区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0880 万元。其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定预期,市场主体信心提振;二是降低成本,企业营收企稳回升;三是优化分配,企业个人双受益。
1-9 月2019 年新出台的减税政策实现减税11978 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57.37%。其中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减税3526 万元,惠及纳税人8014 户次;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7982 万元,惠及纳税人1848 户次;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减税449 万元,惠及纳税人9297 人。其次是2018 年减税政策在2019 年的翘尾减税8785 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42.08%。其中调整增值税率减税2317万元,惠及纳税人1822 户;调整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减税4695 万元,惠及纳税人267066 人次;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减税564 万元,惠及449 户次纳税人;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政策减税1143 万元,惠及纳税人62 户次;其他减免税政策减税66 万元。最后是2018 年到期后在2019 年延续的政策减税117 万元,占比0.55%。
1-9 月减免增值税12237 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58.61%。其次是个人所得税改革,1-9 月累计减免个人所得税5144 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24.64%。第三是企业所得税,1-9 月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2731 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13.08%。第四是其他地方税费减免政策,1-9 月累计减免768万元,占减免税费总额的3.68%。
1-9 月工业企业享受减税7956 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38.11%。其次是批发零售业,享受减税4798 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22.98%。第三是建筑业,享受减税3793 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18.17%。第四是房地产业,享受减税1230 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5.89%。几乎所有行业均享受了减税红利,特别是实体经济,受惠面最大。
随着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政策效应叠加显现,减税降费活力持续释放,切实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和居民都深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了发展信心。总的来说,减税降费,放水养鱼,利企惠民,通过政府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以及经济发展活力的乘法,但也带来短期影响,特别是给当前县级财政收支带来压力。
减税降费覆盖企业面广、大部分企业受益,但是部分企业的获得感、实惠感仍不高,仍然感觉“苦困累”。一是适应性成本增加。部分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内在能力不足,为适应减税降费政策规范要求,导致财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近年持续上升,材料、水电油气、人工土地房租等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利润率下降,相关政策产生的利好被利润下降冲抵。三是部分政策落实过程中相应配套不及时、部分审批手续办理时间依然过长、政策协同性不强,融资难融资贵、制度性成本高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减税降费配套政策不够同步,财税金融政策的合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四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摩擦持续,企业经营不易,生存发展面对更多挑战,冲淡了企业的获得感。
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但保民生、稳增长等多方面的支出压力并没有减弱。一方面,县级财政收入面临经济换挡与政策减收双重压力。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县域部分传统优势产业持续低迷,基础税源不确定因素增加。“房住不炒”的调控更加精准,土地财政走向末路。同时,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近几年,夷陵区传统税源增长乏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尚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掉位”,税源减量、收入不足问题极为突出,可用财力增长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支出面临各项政策性增支因素密集叠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扩大支出。支持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社保、节能环保等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需要增加项目支出,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公务员奖励性补贴等改革政策密集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管控更加严格并进入偿还高峰期,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减税降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短期内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动力,长期来看有助于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政策意义深远,但如何把其理论意义转化为实际效果,并将减税降费效果长期保持下去,各级各部门任重道远。县级要正确看待减税降费所带来的短期影响和长远意义,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一以贯之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一是做好统筹协调。县级政府要正确把握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大意义,在算好财政账的同时,坚持算好经济账、政治账、长远账,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上来。构建横竖双向的协同机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晰责任,加强管控,积极督导,及时沟通,准确了解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发现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消除政策“盲点”“痛点”和“堵点”,确保政策红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是跟踪政策实施。密切跟踪减税降费落实情况,深入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税负、财政收入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妥善加以解决,决不让政策打白条,更不允许变换花样乱收费来冲击减税降费的成效,切实把好事办好,让企业切实得到减税降费的红利。扎实开展实地调研,一手抓政策实施效果,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一手抓问题调查研究,对涉企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最大化效益。
三是严格督办检查。定期开展减税降费自查工作,不定期抽查重点环节、重点开展第三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随机开展减税降费工作全面普查,努力营造“全程跟踪督导,层层督促落实”的减税降费督察督办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对减税降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政策与执行不同步、兑现享受优惠政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对减税降费工作中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问题严肃查处,切实为减税降费保驾护航,推动减税降费工作保质高效向纵深推进。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对减税降费政策相关内容进行普及,且需注重宣传内容的“易懂性、操作性”,扩大减税降费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效引导预期。加强对纳税人的政策辅导,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关切,解疑释惑,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税务机关可对辖区内不同行业的纳税人分组进行针对性培训,实现精准对接。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新需求新期盼,加强基层税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大幅削减证明资料和跑办事项,推行办税“套餐”和“免办”“即办”“承诺办”,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导税服务和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服务制度,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质量,确保纳税人和缴费人的问题及时解答、事项及时办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规范税务人。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系统性制度创新,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完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对于企业开办与注销、不动产交易、小微企业融资等联办事项,实现部门间的无缝对接,让群众办税更方便,降低制度性成本和负担。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举报投诉查处机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一是依法均衡组织收入。坚持依法依规做好收入组织,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同时坚决防止和纠正收过头税、乱收费、虚收空转等行为。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分析,注重各月度间收入增幅的合理均衡,不断提升收入质量。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用好用活地方政府债券,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确保财政收支平稳有序。
二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采取争一点(加大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压一点(压减一般性支出)、盘一点(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收一点(依规收回结转结余资金)、调一点(加大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力度),增强财政运行稳定性和风险防控有效性。财政部门要着力强化收支运行监管,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该花的钱花好,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严格执行压减一般性支出政策,严控三公经费预算,确保一般性经费规模只减不增,强化预算硬约束,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坚决取消低效无效支出。
三是严守“三保”底线。坚持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作为基层财政运行的底线,统筹财力合理安排预算,合理安排支出次序,不留硬缺口;不搞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民生政策,兜牢民生底线;督促部门严格执行经批准预算,严禁擅自将“三保”支出预算调剂用于其他方面,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省级财政要不断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下沉财力,综合考虑各地减税降费形成减收,增强财政困难地区托底能力。
四是大力推进绩效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落实好“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三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理顺央地财政分配关系。推进构建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多渠道盘活各类资源和资产,强化财政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