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成长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2019-03-18 20:49:53
广东蚕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师队伍素质

曹 微

农村教师成长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曹微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其发展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较低,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很大局限性。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教育水平的层次。文章对农村教师成长面临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障碍;对策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个人专业能力的向前发展,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不只一个,其中个人、环境因素对专业素质的提升影响深远,是职业生涯与个人规划互相促进的结果。专业素质的发展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为教师提供平台实现专业素质的发展,在制度与资源给予教师保障。因此,可以说学校环境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农村教师的概念

教育界对“农村”的定义并无统一标准,但是大部分的学者对“农村”进行定义的时候,都将县城剔除出农村概念的范围。主要依据是县城在人口、教育、经济等许多方面与乡镇存在较大差别。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文章将农村的范围定义在乡镇,并不包括县城,与之相对应的,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就是文章论述的农村教师队伍。

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研究百花齐放,国外教育界对专业发展认识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教师职业教育。国内教育界人士对这个概念的见解也并非完全统一,部分教育界专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个人自我学习和通过学校组织进修提高职业素质。文章对其的定义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自我的共情能力,其职业水平能与教育的发展保持一致。

2 农村教师成长面临的障碍

2.1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首先,农村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教研能力较弱。农村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其他知识的方面相对较少,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在此教育模式下,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处于懈怠状态,知识面相对较窄。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生吸收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队伍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涉及更多学科的知识来应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专业素质并未达到这个要求。

其次,农村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方面也有所欠缺。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和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至关重要。经过对教师队伍为何从事教育工作进行过相关调查,部分教师并未清楚自己为何从事教育工作,部分教师是因职业的稳定性选择了教育行业,部分老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有的是因为喜欢同学生相处。

2.2 大中小学合作的专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首先,教师培养模式限制了专业素质的发展。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教育体制改革目标想背离,新的改革目标对农村教师队伍期望较高,但是农村教师队伍培养仍然是落后的模式。目前来说,对于师资力量的提升,教育界的方式是依靠高等院校的力量,在培养过程中对教师队伍采取封闭式的定向培养,其造成的结果是师资力量来源结构单一,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产生不利影响。限定范围的培养方式与综合性人才队伍的需求不一致,而且这样缺乏竞争的培训方式,质量与效果还有待考验。

其次,在职培训有其局限性。在职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有贡献的,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培训深度,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很多专业性知识未必有足够时间学习,易造成虎头蛇尾;二是老师队伍的精力投入,在职培育之余,参与培训的老师并不能完全投入到培训当中,他们仍然需要花费精力去完成本职教育工作。

2.3 校本研修专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首先,部分教师存有狭隘功利主义教育观。思想指导行为,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教育观是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事业需要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在职业生涯中,克服困难,实现其教育理想。如果仅仅把教育事业当成自身的谋生手段,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是很难实现的。狭溢教育观会使教师队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忘记言传身教这样基本的理念。

其次,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对自我发展的抑制效应。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公立学校,集权式管理被公立学校普遍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教师队伍个性发展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集权式管理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是某种程度也束缚了学校以及教师的发展。

3 农村教师成长的策略

3.1 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动机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刺激教师队伍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实现绩效管理,依据教师平时的教学质量对其做出以绩效为核心的考评,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师本人薪酬或者职称给予奖励或者惩罚,从而实现提高办学质量这个目的。但是新的评价制度并不会根据考评结果直接做出惩罚或者奖励,对取得优秀评价的教师进行个人发展的奖励(晋级、进修、薪酬)。评价机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表现,二是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认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缺陷,改进工作方式或者提升专业水平。评价机制对于教师队伍的作用体现在审视过去和面向未来,新的评价机制抛弃旧制度的弊端,新的机制主要是激励教师队伍发展自身,增强解决困难的意志力,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3.2 学校管理制度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学校要建立培养师资力量的机制不能仅仅局限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还要依托社会力量与高等院校开展长期合作,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才可长远。

首先,学校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高等院校师范生,可长期在基础教育领域实习,提前介入农村教育工作,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其次,要根据中小学生的教育实际需求与高等院校开展课程设置,使得师范生的知识学习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准教师队伍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再次,打破地域空间的合作限制,建立教育资源网络分享机制,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讨作为资源存储于网络,一线工作者与大学的教育研究资源共享。

对于奋战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来说,不仅要重视教学实践,还是注重教育理念的提升。农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由此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的计划,制定的计划应包括影响因素,定期对教学实践工作予以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

3.3 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提高其专业发展的效率

组织城乡教育联盟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城乡教育联盟的作用并不是仅仅限于师资交流,同时也提供一个教研平台。城区师资力量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村教师队伍制定发展计划,其中包含个人与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给予帮助,为农村学校培养优秀的班主任;为农村学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文化保障。农村教师队伍利用城乡联盟平台吸取城区教师队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城乡教育联盟搭建沟通平台,对于农村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群策群力,又能是农村教师队伍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提升自我水平的动力。

4 小结

目前,在教育体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试行新的体制,这需要乡镇中小学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配合政府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实现中央对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发展规划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是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马浩淼.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19):54.

[2]吴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27):64-66.

曹微(1999- ),汉族,湖北鄂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G525.1

C

2095-1205(2019)07-99-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60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师队伍素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