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

2019-11-21 11:29朱洪端
广东蚕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绵竹年画技艺

蒋 敬 朱洪端

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

蒋敬朱洪端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当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绵竹年画为例,通过客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对绵竹年画的认知和感知现状,利用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激发传承人、传习人保护非遗的内生动力,从人力资本激励和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传承人和传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1]。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文化变迁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民族的”、“地方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如何通过旅游产业这一引擎,激发非遗传承人和所在社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绵竹年画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就年画非遗保护与发展现状感知调查着手,分析非遗保护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王建[3]、FrancescaCominelli等[4]、邓小艳[5]等学者认同旅游开发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部分学者也关注到了乡村旅游能激发并强化社区居民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重构等积极作用。陈炜等[6]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旅游开发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增强了侗族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吸引了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来;对于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的稳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及相关濒临消亡困境的传统文化事项复兴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祁庆富[1]、周安平等[7]重点关注了非遗传承人的研究。刘永涛[8]、苏晓红等[9]还关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及传习人培养,提出民众的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民间力量的热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但针对目前我国广大民众非遗保护意识并未被真正唤起的现状,如何通过保护和传承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传习人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功能,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进而发展为文化自信,实现我国广大农村的文化振兴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 绵竹年画传承人和传习人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感知分析

2.1 实地调研及访谈

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8月13~14 日前往绵竹年画村进行了预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为绵竹年画传承人、传习人,年画经营者等。预调研后,针对问卷和访谈提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并于2018年9月8~9日、15~17 日分别前往年画村、九龙镇、遵道镇、剑南老街进行正式调查和访谈。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 分,收回有效问卷35 份,有效回收率87.5 %。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围绕“对绵竹年画价值的认知、旅游开发对绵竹年画影响的感知、绵竹年画保护与传承现状”三个主题进行访谈。访谈人数共计19 人,总时长约16 h。

2.2 问卷数据统计及访谈资料分析

2.2.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从受访者从性别来看,女性偏多,占比60 %,这与年画从业者多为女性有关;从年龄分布来看,36~45 岁占比28.6 %,25~35 岁占比25.7 %,46~55 岁占比22.9 %,以青年、中年、中老年三个年龄段为主且比例分布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年画从业者对年龄没有明显的限制,受众很广。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34.3 %,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31.4 %,说明投入到年画保护与传承工作种的学历结构趋于提高,这或将有利于年画的创新性保护。

2.2.2 对绵竹年画价值的认知

由表1可知,被调查者对年画价值的认知总体是正面积极的。认为尽管“Q2年画最初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M=3.3714),但“Q3年画在当下并没有过时”(M=3.914 3),具有“Q1很高的市场经济价值”(M=3.942 9),且各群体的看法差异较小(标准差分别为0.70174、0.68354)。社区居民也比较“Q4羡慕从事年画制作的艺人”(M=3.771 4),且看法较为一致(S.D.=0.689 66)。

(1)绵竹年画市场经济价值凸显

年画作为门神使用,最初的销售价格几角钱一张,后来涨到几元钱一张。90年代前后,北派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芳福因年画博物馆收购年画的价格很低,就尝试自己销售,一幅被收购者认为“不值50 元”的中堂画市场价卖了80 元,他意识到质量高的年画市场经济价值很高,便开始萌芽自主营销意识,私章上刻上了自家地址,借助赏识自己年画的台湾老板,打开了国际销路。非遗传承人、传习人在谈及绵竹年画在全国的地位时,均有一种自豪感,今年89 岁高龄的李芳福回忆起自己被邀请去江苏桃花坞讲课,教学员们如何刻板,传授年画的四川经验时,十分自信。

(2)绵竹传统年画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较大变化

年画源于农业,其起源应该是从避邪镇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来。在当下,因现代房屋结构、材质的改变,年画失去了负载的物质载体,加之辟邪镇宅的功能弱化,因此多以观赏、收藏、增添居室喜庆气氛为主。

李芳福说“传统年画过时了,因为卷帘门、防盗门多了,贴年画就少了,门神用处不大了。所以我后来就做中堂画作品,挂在屋里,有教育意义,不容易坏,也不用每年都换。”其创作的以德孝文化为题材的24 孝年画作品,就是要引导教育人们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宣传正能量。三彩画坊创始人贾君开创性设计年画衍生品,更注重年画产品的实用性。

2.2.3 旅游开发对绵竹年画影响的感知

表2 旅游开发对绵竹年画影响的感知均值统计(N=35)

由表2可知,受访者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普遍认同,从标准差的值来看,均小于1,因此各群体的认知差异性不明显。具体而言,受访者对“Q6极大地提升了绵竹年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为认同(M=4.114 3,S.D.=0.471 01),其次是“Q5年画村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M=3.942 9,S.D.=0.725 29)。对“Q7懂得绵竹年画技艺的人在旅游发展中更加受益”(M=3.885 7,S.D.=0.676 12)、“Q8旅游者对绵竹年画有浓厚的兴趣”(M=3.771 4,S.D.=0.731 06)的判断比较认同。

(1)旅游开发极大地提升了绵竹年画的知名度

十几年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年画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了一系列民俗活动、旅游景区、景点。自2012年开始,将传统民俗活动打造成“年画节”,市民、游客均可参与;5·12 地震后打造了年画村4A级景区、剑南旅游老街、棚花村特色乡村旅游带等景区(点);修建了年画博物馆,全面研究、展示绵竹年画的发展历史、作品类型、制作技艺等,肩负着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任务。访谈中,受访者认为与发展旅游前对比,年画、年画村的知名度提高了,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旅游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在访谈中,村民们也对年画村未来的发展表现出了迷茫,因为旅游产品没有更新,游客减少。

(2)年画衍生品受到游客喜爱

年画商品主要分为传统年画类、年画衍生品类。购买传统年画作品的主要是懂年画的人,以收藏为主。由于年画具有教高的知名度,部分游客也买来作为礼物带给朋友、顾客。但部分人觉得年画放在家里不是很实用,因此年画衍生品收到游客的喜爱。访谈中,传承人、传习人认为“游客对年画应该是欣赏的,但买的很少。因为年画属于文化内容,讲究文化内涵。所以做年画的衍生品开发,让艺术走进生活,注重实用性。”

2.2.4 传承人、传习人参与绵竹年画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表3 绵竹年画保护与传承现状认知的均值统计(N=35)

由表3可知,受访者对“Q9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受人尊敬”(M=4,S.D.=0.685 99)“Q12 村民们都应积极参与年画保护与传承”(M=4.057 1,S.D.=0.591 25)的观点普通认同,不同群体之间的看法差异性小。关于年画保护与传承主体的看法,受访者并不认为“Q10 主要是政府的事”(M=2.828 6)或“Q11 主要是非遗传承人的事”(M=2.714 3),这也与“Q12 村民们都应积极参与”的看法相吻合。

(1)年画传承人、传习人的地位提高,受人尊敬

传承人李芳福谈到,早期的年画艺术者因农民身份被人看不起,社会地位不高,受排挤打压,制作的年画收购价格很低。但如今政府重视恢复和发展年画技艺后,民间艺人成为重要的文化财富,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大家不再以身份来评价地位高低,而是以技术为作为评价艺人的标准。自从1994年,李芳福《立锤武将》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后,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受到文化部门、新闻媒体的关注。2018年5月,再次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是绵竹唯一一名享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荣誉的老艺人。

(2)学习年画技艺成为一种兴趣爱好、灵活的居家就业方式。要完全学会制作年画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很高,因此如今许多人要么将其作为一种绘画兴趣爱好来学习,要么作为一种副业灵活居家就业途径。“学习年画的目的主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传承人,跟着老一辈的师傅学,相当于家族传承。第二种是为了陶冶情操,单纯喜欢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去学。第三种是作为生存手段,这类人的比例比较大,以三四十岁的人为主,学会了在家也可以画,这便是居家灵活就业。”三彩画坊作为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解决了很多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高峰期的时候60~70 名工人。”

(3)传承人、传习人对年画技艺的代代传承较为乐观。传承人、传习人对年画是否会失传的看法普遍较为乐观。因为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健在,其技艺已经传给了后代、徒弟;同时其作品也通过收藏、展示等方式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可供后人研究。但是技艺高超、专职画画、绣花的人减少了很多,在技艺研究和发展方面面临挑战。

3 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通过客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对绵竹年画的认知和感知现状;利用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激发传承人、传习人传承年画的内生动力;在尊重传承人、传习人的意愿的前提下,从人力资本激励和投资等理论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激发其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自信和自觉,促进绵竹年画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1 既要坚守绵竹年画的文化性,也要“凸显”其市场经济价值

随着年画旅游项目的开发,当地民众认识到自己平日生活中的民间技艺和习俗等都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他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无疑对于本地传承人队伍的稳定和扩大有着积极意义。绵竹年画通过文化产业化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得以“凸显”,使社区居民、传承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有用性保有信心,进而促使传承人主动教授和传习人积极、主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促进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人力资本”转化

绵竹年画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尽管其最初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仍吸引着游客和收藏者的喜爱。尤其是一系列年画衍生品的开发更是将年画艺术发扬光大。年画传承人、传习人所持有的年画技艺等“地方性知识”,由一般的文化资源变得具有了经济价值,变成能够为其持有者创造收入的财富。此时,凝聚在传承人、传习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转变为其持有者的人力资本。应通过进一步整理、挖掘分析年画非遗的知识、技能、功能转化,促进其从“地方性知识”向“人力资本”转化,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激发年画经济价值的活力。

3.3 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激发传承者、传习者传承年画的内生动力

随着活旅游动的开展,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深入,市场化及商业化使人们更趋向于经济理性,这种经济理性也表现在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商业化背景下年轻人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再是一味的“屈从传统”的习得,而是转变为个人有意的追求投资回报的理性行为。在访谈时,李芳福多次提到,他收徒弟的标准是:人品好、勤奋踏实,尤其是心态平和,不能只想着为了挣大钱。因此,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改变老一辈传承者固有的传统观念,年画学习不能仅仅是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应加强引导,树立年画传承者、传习者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坚定年画从业者的信心。从投资成本来看,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投入的是时间成本。而要熟练掌握年画技艺,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需要花费至少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在年画传习人的收益不足以维持生计或小于其付出的成本阶段,则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资金补助,才能稳定传习者队伍。

[1] 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4-123.

[2] 柳红波.人力资本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微观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王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J].旅游学刊,2010(4):11-12.

[4] FrancescaCominelli, XavierGreffe.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Sa-feguardingforcreativity[J].City, CultureandSociety,2012:1-6.

[5] 邓小艳.文化传承视野下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12(1):180-184.

[6] 陈炜,唐景薇.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白治县为例[J].前沿,2010(15):142-149.

[7] 周安平,龙冠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J].知识产权,2010(5):34-38.

[8] 刘永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J].前沿,2009(05):82-85.

[9] 苏晓红,胡晓东.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多元构建——以苗族民间文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49-54.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学科(旅游研究)课题《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措施研究》(LYC17-06)、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微观机制研究》(YJ2018KY-23)。

蒋敬(1985- ),女,绵阳安昌人,硕士,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

J825

C

2095-1205(2019)07-85-03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52

猜你喜欢
绵竹年画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牛年画牛
年画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缸鱼年画之旅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论高校教育中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