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侠
邳州市运河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徐州 221300
幼儿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认知、兴趣为导向开展,需要借助有效的课堂互动来引导幼儿积极感悟音乐美,有效丰富、充实其审美经验。同时课堂互动还需要给予幼儿更多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借助多种形式表述自身情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契合当前幼儿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动态的“互动”来推进幼儿教学。
教师需要只能对幼儿活动做到适当支持、合作与引导,需要以幼儿相应反应为导向观察其需要,并选取相契合的形式来应答,推动师幼互动向着探究、合作模式发展。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互动关系最为基本。教师、幼儿间需要以音乐为对象做到共同欣赏和赞美,依靠音乐来相互亲近。教师也需要依靠师幼关系的建立来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并为其留置相应的想象空间。
师幼互动更像是引导模式的互动,而幼儿间的互动便呈现出合作性。相较于师幼互动来说,幼儿互动通常是由解决问题引发,该活动能够有效展现幼儿伴有的自主、合作性,为增强幼儿音乐素养夯实基础。
教师甲:对大班《乃哟乃》歌唱活动进行组织,教幼儿对该首歌曲进行熟悉时先范唱三遍,随后引导幼儿跟随唱两遍。待幼儿跟唱结束后便立即让幼儿围成圆圈,教授幼儿与歌曲相对应的土家舞,并让幼儿唱歌伴奏。由于幼儿接触该首歌时间不长,很难熟记歌词,再加上需要对舞蹈进行学习,幼儿便会更多地将注意力置于舞蹈上,便很难做到张嘴唱歌。此时教师甲较为着急:“大家都应该热情一些,唱起来!”
教师乙:对歌曲《啊哩哩》进行教授,在鼓励幼儿熟悉歌曲的同时,并没有着急让他们记忆歌词,而是在范唱之后引导幼儿表述印象最深的歌词,幼儿大多数对“啊哩哩”印象较深。此时教师便可对“啊哩哩”的含义(真棒的意思)进行介绍,并讲述彝族人在赶迂时相应的场景,并引导幼儿借助“啊哩哩”来进行相互鼓励。当范唱到第二遍时,教师便可引导幼儿对“啊哩哩”进行演唱,教师则负责其他部分,从而构成师幼对唱。当幼儿体会到歌唱喜悦之后,教师便可提议让他们负责其他歌曲部分,而教师来唱“啊哩哩”。此时幼儿便会显得跃跃欲试,教师依靠该类“一来一回”的模式便可对幼儿兴趣加以调动。随后教师引导其借助分组模式商量对唱,幼儿们不但推选了组长,还要求组织对唱比赛!教师随后又拿出了契合歌曲的串铃,鼓励幼儿在演唱的同时舞蹈,活动也便更具趣味性。
1.师幼互动较为单一,教师需要调节角色定位,优化学习氛围
对于师幼互动来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均是互动主体,在互动的发起与行为反馈层面均应具备主动权。但现阶段幼儿教育模式仍旧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对互动行为、过程等进行把控,幼儿在互动模式中相应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重视,其互动呈现出被动性。例如,教师甲在互动时欠缺必要的交流,幼儿也仅是依照教学设计一昧地“过环节”,也便很难体会到教师乙在教学时引导幼儿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场面。
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主”的原则,针对幼儿兴趣、认知来调节角色定位,积极地进行环境创设,并对互动活动加以有效组织、引导,确保学习氛围更富平等性、和谐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师幼对唱、幼儿对唱等形式组织音乐互动,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组织有效的对唱环节,让其依靠讨论来解决堆场问题。再如对新歌进行学唱时,教师则可设计出“一抛一接”的互动形式,为强化课堂效率、幼儿音乐素养夯实基础。
2.教育机制相对欠缺,教师应确保课堂互动更富有效性
音乐活动需要教师对幼儿反馈加以重视,包括其语言、情绪以及神态等,从而对其所思所虑以及相应的心理需求做到全面考虑。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幼儿反馈为导向积极调整教育方式,强化幼儿互动在解决问题层面的能力。例如,对《乃哟乃》这一儿歌进行学唱时,教师切忌过于心急,需要对幼儿反应、表现等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契合的互动措施。例如教师甲虽然观察到幼儿反应,但并未找出相契合的应对方式,也不愿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歌曲,仅仅是利用言语来鼓励幼儿。而教师乙则组织了分组唱活动,让幼儿自由分组并商讨比赛歌唱的形式来调动其主动性,从而鼓励他们深入音乐之中,在牢记歌词的同时,设计相应的即兴舞蹈。
总之,课改进程愈加深入需要幼儿音乐教学对课堂互动加以重视,教师需要明确互动涵盖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形式。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互动便是交流和理解,互动又是分享和欣赏,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主”的理念,以幼儿认知、兴趣为导向组织音乐教学,确保音乐活动更富趣味性,为强化幼儿音乐素养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