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霞 袁 静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社会中不断增加,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4级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5%,在市场上较受欢迎。然而,另一方面,就业率高的情况下,还有很高的离职率。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快速找到工作,但在工作过程中,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和发展需要。这一现象充分反映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会计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涉及不多,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授鱼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授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不能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上与企业的会计岗位对接不够、联系不强,没有突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较快融入工作环境,不能达到企业所需的上岗就能顶岗的要求。
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理论和实践课时要达到1:1,但在具体实施时,仍然是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大多为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单项实训都能较好地完成,但综合实训就未能与企业的岗位及工作流程有效的结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校外的顶岗实习基本流于形式,实践课程实施不力,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学校已经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但由于财务工作的涉密性及工作岗位的有限,大多数企业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多为收银、销售等岗位,学生很难直接参与财务工作,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引入现代学徒制,对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为目的,通过实施科学的课程教学,在学校、企业、教师、师傅等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教师教学与企业师傅的联合教授让学生掌握专业性知识,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必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在师徒制环境下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教学是真实情境式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真实的企业情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执行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进而使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2]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学生可以学徒身份为企业代理记账,企业导师将真实账务以项目形式,分配给学生并指导完成从“凭证整理—编制凭证—凭证审核—银行对账—编制报表-凭证装订”等一系列账务处理,再到“发票领用—发票开具—发票认证—税务抄报税-进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事项的办理,让学生快速掌握整个会计核算和办税流程,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会计工作的特殊之处在于会计岗位具有复杂性,统一的会计准则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有着不同的操作规范;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统一的理论基础知识,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会计岗位需求,通过引入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入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在师傅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会计岗位工作,在实操中深化会计专业所学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有目的地练,使学生真实了解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并能够完成相应岗位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对各行业不同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会计职业能力,有效降低就业以后又失业的情况发生。
现代学徒制有效的将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联系在一起,能增强学生与老师以及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不断的促进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完成岗位任务,使学生的个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明确职业规划,确立职业方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将其应用在高职会计专业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它的特点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采用现代学徒制,使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企业会计工作实际,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老师与师傅对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改革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现状,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点,会计的工作过程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掌握着企业较多的商业机密及财务信息。出于保密性原则,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即使有意愿合作的企业,由于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会计专业学生又较多,会计岗位分散使得教学组织困难,而且合作企业的“师傅”有限,很难真正做到“师带徒”。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还是强调学科的完备性、系统性、逻辑性,突出理论的讲授,缺乏实践性。[3]例如: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拓展课及实践环节构成。实践性教学课时相对偏少,同时实践教学基本是在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通过手工实训资料及会计软件来完成,学生无法感受到企业会计岗位的氛围,也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对经济业务及会计岗位的整体认知。根据历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微企业从事出纳、会计等岗位,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与这些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使得培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抑制了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师资队伍的构成,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二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团队构成以专任教师为主,虽然高职院校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很多合作企业出于种种顾虑,并不愿意派遣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导师,使得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同时校内专任教师虽然拥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能把握好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往往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指导;兼职教师虽能够弥补专任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但缺乏教学经验和能力。[5]因此,尽快建立一支能在校企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双导师”专业教学团队,是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
现有考核体系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考核内容比较片面,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简单,多以笔试为主的形式考核,学生考核侧重记忆,难以反映出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涉及多门课程和实践操作,仅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无法检测学生对岗位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
推进现代学徒制,引入致力于财会教育行业的优秀企业、代理记账公司和学校共同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在学校创建会计工作室,行业企业提供测评标准、测评资源与平台、代理记账公司提供真实企业会计业务。
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使代理记账业务的需求量快速上升,本地代理记账公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小微企业业务相对简单,更适合刚上手的学生。
以学校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评合格后的学生可进入会计工作室,根据能力等级匹配相应的业务;专业教师、财会教育行业优秀企业、代理记账公司行业导师三方即承担业务审核工作,也是学徒的师傅,在处理真实企业会计核算、报税业务的过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会计师工作室在帮助企业处理完成会计工作的同时,创建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角色成功互换,学习时是学生,处理企业业务时是员工,使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工作岗位,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与行业企业、代理企业会计导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实现课程标准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将实践课程细分化,比如利用代理记账企业的资源,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资料,设置实践课程,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差别化教育理念,在实操中细化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向,让学生针对性学习及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各行业不同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满足不同行业企业多元化的会计岗位需求。[6]
实践课程中,学生根据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形成的原始凭证,使用代理记账财务软件和纳税申报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纳税计算与申报,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指导老师由校企双方共派,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通过财会教育行业的优秀企业、代理记账公司和学校共同搭建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学校专任教师能学习不同行业企业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为授课、编写教材等提供案例素材,通过平台及会计工作室,了解企业会计人才需要,为培养学生指明方向。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向企业导师学习会计专业最新的技术方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财税政策,熟悉实际业务中最新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由于企业导师缺乏教学经验、能力,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等,在此过程中专任教师给予企业导师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方面的帮助、指导,与企业导师的相互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经验与理论有效的融合,更好地管理学徒。
师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论是学校专任教师还是企业导师,都离不开学校、企业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和企业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制定有效的教师能力培养计划,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及授课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必须改进现有考核体系。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从学生进入岗位到具体会计业务实践的过程再到实践结束、交接,都进行全面考核。将学生能力培养等多项内容纳入课程评价考核,即考核内容不仅有学生的岗位实践业绩,还包含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等。考核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及学生间相互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同时,设置加分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考取会计职业资格证,对获得资格证的学生给予鼓励加分,纳入考核的总成绩。
评价方式从以总结性考核为主向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转变。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实践的体验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7]改进现有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更快更好地达到工作岗位要求,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会计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能有效弥补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不足,当然这是一项涉及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方法、制度、措施。合理推行现代学徒制,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更好的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