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 周柯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对《计算工具的认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内容编排,主要包括: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等。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人类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感受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实践中,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展示为辅的方式展开,而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教学,则为本课的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高效达成目标的途径。
在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中,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六幅图片,以时间顺序为轴展开,使学生对该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同时,教材还呈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的代表性图片,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并提供了“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的信息,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地热情和兴趣。如果仅仅采用“讲解+演示”的方式开展上述内容的教学,其实际呈现的效果是相对静止、枯燥的,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和程度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针对这一情况,将互联网中关于这一内容的“微课视频”引入课堂,这方面的资源可以通过网上检索获取。
通过播放“网络微课”,使教学内容得以动态呈现,结合丰富的动画、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有情、有趣。这样的课堂实施,充分地结合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体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在实际运用中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利用绿色软件进行先期的广告过滤,竭力避免出现与教学无关的信息。此外,根据当前地区范围内校园多媒体配置及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预先制作好微课课件,利用视频聊天软件在办公室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的尝试应用,也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从学生角度而言,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立足于教师的层面,对它们的开发与利用便成为促进“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表现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充”,在丰富了课堂素材资源的同时,能更好地体现出知识内部的关联性。
以上述《计算工具的认识》微课资源为例,不仅整合了本单元“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而且对教材第21页“你知道吗?”古代中国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进行了拓展教学。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部关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又如在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中,如果仅仅采用教材上的资源,呈现的素材相对有限、较为单一。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容量近乎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库,在对算盘的知识教学中,从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等方面系统展示预先搜集整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适度拓展基本的珠算口诀等内容。计算器的认识,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不同使用方式的计算器图片,再引导学生通过找出这些计算器的共同点来认识课堂中使用的学习工具。
对互联网资源的发掘利用,教师需把握两个要点:1.博览精取,多中选优。素材的选取应以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准绳,在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精取优选,应着力避免课堂教学呈现的素材过多、过滥的不良现象。2.整合创新,二次开发。实际应用中,可利用视频截取、编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对互联网上直接呈现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通过“二次加工”的教学素材,往往能更加契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大效能。
在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素材背后的教学价值,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例如,前文第一部分中表示计算工具演变的时间轴,不难发现,计算工具的先进程度能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科学文化技术的水平。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可以搜集网络素材形成视频资源展开教学:自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发明算盘起,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始终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然而,在17世纪以后,当时政府奉行自我封闭的政策,使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日益落后于西方,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再譬如,针对算盘的实际价值和曾经广泛使用的辉煌历史,通过互联网资源剪辑成小视频:“算盘算出来的两弹一星”,以此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并在不知不觉间渗透了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除此以外,在“计算工具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可用视频呈现结合数据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计算工具的演变中更加深刻地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像这样,以动态画面结合数据出现,带给学生真切的体验,使数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小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中,对直接使用“互联网”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实践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也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本文仅从个人实践角度,根据“计算工具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进行的一次尝试和探索,意在抛砖引玉,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