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现实意义

2019-03-17 09:17郑传春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贵州攻坚院校

郑传春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期间提出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1],高职院校应积极抢抓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加强立德树人,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一、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提出与基本内涵

新时代“贵州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他要求贵州全省上下大力培育和弘扬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为实质内容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并以此作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助推力量。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团结奋进”,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奋发有为;“拼搏创新”,就是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推陈出新、敢闯新路;“苦干实干”,就是要不惧辛劳、脚踏实地,担当实干、狠抓落实;“后发赶超”,就是要不甘落后、跨越发展,弯道取直、赶超进位。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要将新时代“贵州精神”融入到全省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内化为攻坚克难的品格要素,外化为后发赶超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各族群众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坚定信念[2]。因此,高职院校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应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引下,立足于自身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立德树人,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服务于贵州当前的脱贫攻坚进程。

二、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有利于促进自身改革发展

《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国家层面来看,把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纳入高职教育改革中,不仅能为高职院校实现自身改革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还能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提供具有贵州地域特点的价值样本和行动参照。

(一)团结奋进,是高职院校全方位改革的根本保证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历来是贵州历史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多民族的贵州同胞在相互团结、和睦相处和共同奋进中,创造了贵州高原文明的漫长历史。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也有过曲折和冲突, 但是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总是贵州精神的主流。因而,团结奋进就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下,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与目标,高职院校仍然需要继续团结奋进,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调动一切力量进行专业布局、办学体制、育人机制和人才质量提升工程的改革尝试。一方面,对外需要获得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省内其他兄弟院校、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对内需要积极调动学校各部门教职工,将他们拧成一股绳,使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奋力向前,为实现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求作准备,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拼搏创新,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

拼搏创新,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即根据时代所需,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改革不断深化。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之路,就是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前,先于其他省市进行探索实践。可以说,大数据产业的成长道路就是贵州拼搏创新的一个缩影和样板。同样,高职院校的前进之路也需要拼搏创新。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的号召,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产业升级速度,加快适应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步伐,准确把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完善学校的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和健全,努力争取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修订教职工成长规划的配套政策,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通的发展同心圆。

(三)苦干实干,是师生践行“工匠精神”的根本路径

贵州山高坡陡,地势复杂,当地人民长期饱尝交通不便之苦。古有楚庄蹻入滇到秦开“五尺道”、汉通“西南夷”的艰苦卓绝,近有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开挖饮水渠、罗甸县麻怀村凿开岩洞打通道路的奋起直追,再到今日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互联互通,一大批基层干部群众在“经济洼地”里构筑起“精神高地”,书写了贵州人民苦干实干的交通发展史。苦干实干,可诠释为人民不怕吃苦、不惧辛劳,脚踏实地、务实做实。对此,《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在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上,强调要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就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确保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对接。并对实习实训、职业素养等进行标准调整或重新设置,然后再对应落实到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把苦干和实干的精神融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从而提升师生的工作学习作风和精神状态。一方面,鼓励教师苦干实干。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积极到企业参加实践,了解市场动向,洞察市场变化,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工匠教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苦干实干。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实训。例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在实训环节设计出一副图纸,就必须从充分考量客户需求出发,尽善尽美地创意,精心设计和画图,最后呈现极致的完美作品送达客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在创作过程中做到精雕细琢,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把拼搏创新的精神凝结到作品创制中。

(四)后发赶超,是高职院校创先争优的目标所在

后发赶超,在贵州具体体现为逐步撕掉贫困的标签,逐渐获得跨越发展的靓丽新名片。例如,2018年贵州经济增速继续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农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5%,增速均居全国第一[3]。除此之外,贵州还在自然遗产数量、森林覆盖率、白酒酿造、脱贫攻坚、减贫脱贫效率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由此可见,贵州正在奋起直追、赶超进位。

高职院校要创先争优,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学习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的把控与考评;积极争取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的第三方进校,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考核和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既着眼于学校人才质量提升的全局,又落细、落小到每一处细节,把评估意见深化到办学模式、师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耕细作中,如此才能争取赶超进位。

三、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有利于助推贵州脱贫攻坚

新时代“贵州精神”,虽生成于贵州地域,但其意义和价值绝不仅限于此处,它将成为贵州乃至欠发达地区续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力量。当前,贵州正处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立下了“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誓言。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将积极创造条件,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抓手,以就业脱贫为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团结奋进,便于高职院校为脱贫攻坚汇集力量

十八大以前,贵州有923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0%,贫困发生率高达26.8%,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八大以后,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有效地消除了贫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18.8万人(其中25万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带动全家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创造了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4]。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帮扶脱贫的实体和主体,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办学优势,以被帮扶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参照,调集校内外的有效资源和多家平台,对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功能优化重组,为贫困地区的适龄青年打造技术技能学习平台,为帮助他们及时就业创业和走出贫困做出了贡献。

(二)拼搏创新,激发高职院校为脱贫攻坚精准探路

截至目前,贵州仍有15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的冲刺阶段。高职院校既要根据时代所需,又要根据帮扶地区和群体对象思想落后、技能缺乏、生产经营不够的情况,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帮扶措施,引领困难主体积极学习“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大数据等应用性领域知识,主动服务当地出产的“黔货”,帮助“黔货”真正出山,为精准扶贫区域闯出一条能增强脱贫致富信心、能提供脱贫致富技术、能提升脱贫致富本领的职教帮扶道路。

(三)苦干实干,指导高职院校为脱贫攻坚具体作为

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苦干实干精神,不惧辛劳,深入精准扶贫地区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村委履职情况和乡风民俗;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和脱贫意愿;重点分析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优势与短板,帮他们找到致贫原因和发展瓶颈,进而为贫困学生制定专属的培养方案。职业教育通过明确在帮扶过程中的思路和计划,为实施具体的帮扶行为作准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帮扶对象(主体)敢于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真学习真实干,长志气勤作为,为他们的谋生、有业和乐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后发赶超,推动高职院校为脱贫攻坚提速强效

教育脱贫区别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的其他工程,它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取知识、改变命运,是最有效、最根本、最长远的造血式脱贫。因而,高职院校要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展现自身最充分的资源,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最大优势,鼓励帮扶群体凭借职业教育所学,服务地方、服务家乡,有所作为并成就自我,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就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背景下,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立足于当前贵州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既实现自身的改革跨越发展,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其成为撬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贵州脱贫攻坚的精神杠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贵州攻坚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贵州,有多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