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摘 要]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需在国家政策指导要求下全面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将风险管控与内部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其整体运营效益的提升。文章简要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构建目标,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详细地探讨了具体的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 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07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3- 0019- 02
0 引 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与日俱增,党中央及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门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的配套指引文件,要求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设。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应严格按照体系建设要求来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合适的风险管控体系,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职能交叉、资源浪费等现象,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稳定运行。
1 全面风险管控的发展历程和目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危机挑战。为加强对国有企业风险的有效管理,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些指导文件,明确阐述了关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要求國有企业每年都要定期上交风险评估报告和应对方案,以确保企业时刻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营状态下。
从企业发展的客观角度而言,全面风险管控与内部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将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概率降至最低,从而有效促进企业战略化发展政策的顺利实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采取相应的监督手段,以确保企业时刻处于安全规范的运行环境下。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管理者还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以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 国有企业建设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策略探讨
2.1 制定全面风险管控方案
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国资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文件要求,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以有效增强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保证各项管理运营事务的正常进行。同时,企业管理者还应树立明确的风险管控目标,分别从体系组织、策略制定、方案实施、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来有序地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力求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质量水平。
2.2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国有企业要针对一些高风险、巨额投资并购、重大改革的业务项目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制度,紧扣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为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国有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力度,还应重视各个附属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派遣专门的技术指导团队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不同子企业的运营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各部门工作的统一、协调,从而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能力。
2.3 定期召开全面风险管理研讨会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的情况,管理者有必要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并适时地召开工作研讨会,对企业员工和各部门领导展开集中的培训,以有效增强他们的风险辨别和分析评估能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国有企业的风险发生概率。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各个部门的领导者和关键技术人员召开工作研讨会议,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详细的汇报,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财务部门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这也是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必要前提。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邀请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开展讲座活动,指导各部门管理者如何科学地开展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工作,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避免风险发生或者将企业亏损降至最低。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因此,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各部门领导,或者基层员工,都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培训指导活动中,不断增强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共同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做出贡献。
2.4 创新全面风险管控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管理效率,还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对于国企管理者而言,一方面,要紧跟中央发展步伐,围绕各项政策要求来实施风险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向国际化水平看齐,不断创新现有的风险管控手段,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各部门管理者根据本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将全面风险管控股效果与其最终的业绩相挂钩,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企业整体风险概率的目的,提高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5 扩大全面风险管控的覆盖范围
国有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控工作时,应当将风险管理与财务部门、监事会、纪检会等各部门的工作相结合,扩大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覆盖范围,将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置于统一的模式体系下,从而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充分贯彻落实国务院部门的政策要求,分别在审计部、风险管理部等多个部门设立监事派驻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确保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处于统一规范制度的指导下。此外,国企管理者还应结合目前国际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自身内部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模式,对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安排,在监事派驻组的指导下完善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监督管理网络,从而有效提升监督管理效果,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最大程度地化解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各项事务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3 结 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应当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外部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国企管理者还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立一个长效的建设机制,以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变革,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楠郁,韦宝峰.国有大型企业加强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J].企业研究,2014(7).
[2]刘青山.布防风险 央企需内外兼修[J].国企,2014(12)
[3]潘俊红.洛阳石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现代企业,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