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藏医

2019-03-16 08:16张阿娜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指事构形形声字

文/张阿娜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传播文明的工具、蕴藏文化的宝藏,可供各个学科借鉴。比如,中国许多历史文化进程都可以从汉字本身的发展中得到验证。“男”字构形为何“从田从力”?第三人称代词“她”背后有着怎样的语言、思想、文学现象?“囧”字如何吐故纳新,在当代流行语中重获新生?医学也不例外,了解汉字,理解其中蕴含的古代社会的哲学观、身体观、疾病观、治疗观,是一件有趣而有意义的事。

本文以汉字中的医学为线索,解析汉字构形、构义的特点,回眸历史文化,以期互证。

医学中的汉字构形举隅

汉字的形体及演变、构形与表义功能的形成,交织、凝结、沉淀着历史与文化元素。汉字的构形取象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文化心理的影响。先民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近取诸身”,所造汉字具有意象性特征。即把具体形象与抽象意义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意义。本文从汉字起源、构字原理及汉字特点开始,分析了医学中的汉字。

象形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直接的文字表意方法。它通过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性状,使人一看就能自行将文字符号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并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自,本义为鼻)、(齿)、身)、(足)等。

指事字不像象形字那么直观,需要经过观察、分析,了解其特点,才能知其义。这是一种利用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造字方法。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舌)、(血)、(亦,本义为腋)、(耳)等。

会意法是在象形、指事基础上创造合体字的方法。把意义可相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腹中有子是(孕);眼中无眸为(盲);闭目休息是(睡,“坐寐也”);人站立在高出地面的土墩上翘首远看乃(望);手执鞭杖赶羊是(养);一“日”两“木”和“屯”(zhūn,本义草木初生的嫩芽)组成的阳光普照、草木萌生的生机景象为(春)等。

形声字由形符和音符构成。形符是与字义有关的字,音符是与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形旁也叫意符,绝大多数形声字的意符跟字义有某种联系,通过意符能使人概括了解字义范畴。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 90%左右。迄今殷墟出土甲骨文共 16万余片,其中载有病症资料的就有 323片。其中牙齿生虫的象形字——(龋)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甲骨文中疾病被泛称为疒(nè,病的本字),在甲骨文中记述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疒后面加上表示躯体某一部位或功能的字,如疒目、疒首、疒心等。据考证,甲骨文中已经有多达十六种医科分类疾病。与医学相关的汉字多为疒、月、口、目、页、首、面、耳、肉、骨、血、身等, 它们在作意符的时候都分别代表着某一种意义类别。

汉字与人体:天人合一理念的同构

从关于人体部位、脏腑、生育繁衍的汉字形体和含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人对自身的认识以及由此反映的世界观。

古人对发、鼻、耳等身体部位的重视延伸出诸多相关的传统文化。《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观念潜入孝文化、服饰文化、礼乐文化中获得了更丰富、深厚的表达。此外,对以(孕)、(妊)、(育)、(抱)、(乳)、(子)等生育繁衍一系列过程的清晰描画,显示了古代重视子嗣与农耕社会文明、家族宗法制度之间的隐形联系。

汉字与疾病:疾、病本有别

又有《说文解字》中解释:“疾,病也。病,疾加也。”故,还有人认为小病、病轻为“疾”,大病、病重为“病”。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先民在长期探索治疗疾病方法的过程中,为适应总结经验、交流经验的需要,创造了大批反映人体和疾病的文字,给后人留下了古人认识人体、疾病的痕迹。

汉字与医疗:医巫同源

“中医”一称对应于西医,产生自晚清。在中医这个名词出现以前,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别名来指代中国传统医学或医生,如歧黄、青囊、杏林、悬壶,并且每个称谓背后都有典故或传说。

猜你喜欢
指事构形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画说汉字——百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汉字教学课程价值语感视角的考察与实现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生命意识在汉字构形中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