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摘 要: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学生素质的一种表现,也引起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积极性方面入手,采用一切有趣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和内容,因为,创新意味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拓展、见识的增长等。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文化性和历史性,更适合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情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认识经验、学习需要,设计课堂内容,并选用有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且有发展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现代意识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助力。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是创新意识,都是学生在毫无压力的快乐学习中才得以发展。所以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发掘自己的潜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基础、做保障。如果学生长期处在枯燥、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既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又会在学习中表现出应付的心理状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好,创新意识也好,都会有严重的滞后现象。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有意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走进学生中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沟通,融入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傾听他们的想法,充分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使他们释放出自己的学习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老师达成一种契合,这样课堂气氛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释放出自己的学习潜能,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所含很多,每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选择、审核才有幸录入其中,所以不但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而且其中的人文性、思想性、文化性也很丰富。在教学中老师要依靠自己的灵感,用心挖掘教材中更多的创新因素,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从而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创新教育的契机,实施有效教学。比如,在给学生教学《狼》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寻找新的角度,分析提出问题,如屠户如果没有“积薪”,那他会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如有像狼一样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结合了课文,又融入了现实,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非常有利。在以往的教学中最怕的是老师机械性地用标准的答案要求学生,约束学生思维创新意识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也要灵活教学,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就要鼓励学生这种与众不同的思考,从开放型思维上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促进课堂教学。
三、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运用语文课本中的丰富教材,还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从课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读课外读物等上,给学生创造创新机会和环境。比如,当我们给学生教学了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后,可以推荐学生读读周国平的其他作品,如,《我的女儿》《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等,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周国平的这些作品与《人生寓言》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学习他的写作方法,拓展自己的思路,使自己创新意识得到提升。再比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读一些他的其他散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文章中学习朱自清的文章,丰富自己的思想,为自己的创新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只要老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需要,引导拓展学习,对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有利的。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索式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习能力和效率也就水涨船高了。
参考文献:
[1]桂砚.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技巧[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7).
[2]周水桃.略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