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手法敲开散文教学之门

2019-03-15 11:32王松庭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鸭蛋百草园

王松庭

(合肥市兴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9)

散文创作,可以说随心随感,自由抒写情感,没有押韵要求,与骈体文相对,形式松散,行文比较自由灵活。但是,每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有其灵魂贯穿其中,洋洋洒洒,不管内容如何再丰富,都还是有中心的,时刻围绕中心而做,即所谓的形散神不散。相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阅读领会像散文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能够欣赏这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针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文阅读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在实践教学中研读文本,总结规律,从而为学生学习散文敲开方便之门。

对比手法是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因而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善于辨识作者运用的多种形式对比表现手法,巧妙运用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和比较的表现手法其作用主要是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散文中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抒发的感情更加真切和细腻。在众多的经典散文中对比手法被作者普遍使用,那么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对比手法,通过发现并理解这种表现手法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它就是一扇门,打开这扇门就能发现作者的内心感情世界。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法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有了比较才容易鉴别,通过事物前后变化的比较与对比,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印象;充分地运用比较方法阅读文本,把不容易说清楚的道理说得清楚透彻明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理解和领会。正因为此,对比阅读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散文阅读中。那么,具体来说在散文创作中作者一般如何运用对比的呢?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着眼,或进行纵向比较,或进行横向比较。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总结发现这些对比不仅有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还有纵横交错式对比。不同形式对比手法的运用,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作用往往是相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慧眼识珠本领,善于发现并运用这些对比手法,帮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巧用纵向对比,凸显散文主旨。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文章作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或者是不同历史阶段内属于同一类的不同事物比较。纵向对比侧重于时间上变化带来的改变。作者在创作散文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设置前后的比较凸显其主旨。那么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抓住了这一时间上的不同特点去组织教学,便于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经典散文就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背景,学生一般不容易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背景,更难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特别是对“花和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荒谬的认识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藤萝花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在国家改革开放建设初期,眼前出现的是一树繁密茂盛的紫藤萝,它深深地感染着作者。相对于十多年前家门口的那一株稀稀落落的,孤苦伶仃的紫藤萝。她内心由“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伤害以及弟弟绝症带来的悲痛转化为对生命的顽强不屈的理解和释然,渐渐地沉淀为宁静和喜悦的状态。通过紫藤萝花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命运前后对比,作者看到了希望和光亮,深刻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和坎坷,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人生哲理。通过一树紫藤萝的兴衰变化,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建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总体状况,更容易理解文章中给出的花和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一荒谬性观点。《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就是充分运用纵向对比手法进行教学的典型事例,学生非常轻松地理解文章主旨,顺利地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台湾作家王鼎钧的《那树》中同样是写事物的一篇精美散文,作者给我们介绍的早中期阶段的“那树”枝繁叶茂,庇护苍生,给人们带来茂密浓荫,它是这样一棵有用的树。但现在的“那树”却在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中,越来越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变得不再起作用了,于是出现了一里一里柏油路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高压线架过来,一排一排公寓楼挨过来的所谓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情景。那树在与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矛盾中最终被人类无情地砍倒了。通过那树在不同时期的遭遇,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它遭遇的种种变化,进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那树的深深地同情以及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社会文明等一切美好事物残忍行为的不满和控诉。由此看来,无论是同一类事物还是不同事物在不时期的对比都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散文教学中善于利用事物前后不同时期的特点,给学生造成鲜明的反差,就能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辨识横向对比,把握作者情感倾向。所谓横向对比,则是对同一时期的同一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这种横向比手法在初中散文课文中也是比比皆是,如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就运用了横向对比手法的特例,如何来介绍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呢?作者运用这种横向对比交代了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气候特点,这一“温晴”的气候特征是通过把济南冬天和北平冬天、伦敦的天气以及热带的气候作对比而得出来的。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运用这种横向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气候的特征,从而认识到这种“温晴”是无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让学生在这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作者享受这种温晴天气的感情倾向。还有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作者通过对家乡高邮鸭蛋是由衷的赞美,赞美了家乡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他也是通过把家乡高邮的鸭蛋和北京的鸭蛋进行横向对比,北京的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不像“高邮的鸭蛋蛋黄是通红的”。在这两地的横向对比中感受作者的对家乡的赞美和自豪之情。通过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对照开来,谁优谁劣就显而易见了,那么作者的情感就在这对比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三、分辨纵横交错式对比,多元解读文本。顾名思义这种纵横交错式对比既包含横向对比又包含纵向对比,是这两种对比的综合运用。在我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就分别对百草园里生活和三味书屋里生活作了详细介绍,作者先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在那里充满着童真和童趣。他同时也回忆了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这里寿镜吾老先生的严厉不苟言笑,使用书本内容比较枯燥,但也有后院里寻蝉蜕的乐趣和课堂上听老师读书时的入神,还有偷偷地在课堂上描摹绘画的惊喜等。所以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点转换对比来看,这两块生活都是了我儿童时期娱乐和学习自由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自由、幼稚、欢乐的心理状态。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毕竟又代表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活方式,前者代表的是天真烂漫的童年,而后者却代表了上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同时通过作者在告别百草园生活时所表现的依依不舍,也能看出他对百草园生活的无比向往和热爱。文章也从侧面衬托了三味书屋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形式方面的枯燥和乏味。这篇文本又可以多元解读为:运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生活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正是巧妙运用这种纵横交错式对比手法,也让我们对鲁迅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多元化理解和解读。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散文教学中的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等表现手法也都是对比手法的典型运用,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以及小思的《蝉》等。他们都是在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通过对比让作者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善于去发现课文前后人物或是事物的不同特点,就能容易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鉴于散文教学中对散文规律的总结和分析,粗浅地介绍了纵向对比法、横向对比法,包括纵横交错式对比是在散文中经常碰到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不同形式的对比手法,通过比较性阅读向学生展示事物特点,把握作者情感。比较性阅读方法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新的方法,但是它们对于理解问题、提高散文阅读效率还是有实在意义的。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鸭蛋百草园
鸭蛋大约有多重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