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事物评价中的统领地位
——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例

2019-03-15 11:32戚明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唯物史观事物

戚明军

(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安徽合肥 230011)

一、问题缘起

近日,观摩两位同行“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同课异构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谈及洋务运动的结果时,两节课两个不同班级的多数学生回答道“失败了”,学生在该问题的认识上是惊人的偏颇与相似。学生的这种回答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也没有及时予以纠偏。笔者以为这样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导致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物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学科能力的提升。

以“洋务运动”而言,其实并不是一句“失败了”所能简单概括的。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呢?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事物评价中的统领地位。所谓“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当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且“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水平和完善学生自身素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洋务运动,谈谈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事物评价中统领地位的做法及效果。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二、改进设计

结合课堂观察与思考,改进设计如下:

材料一: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来看待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我们并不看重它所提出的“自强”、“求富”的口号及任务是否完成的情况。而应关注它能否顺应世界文明前进的潮流,能否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能否为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作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二:清王朝进行了近三十年向西方学习的努力,现代化道路终于蹒跚起步了。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实现强国御侮的终极目标,但它还是促使中国社会缓慢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与教科书中的评价相比,在评价的着眼点上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材料一、二分别是基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来评价洋务运动的。利用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突破定势思维,以唯物史观为统领给学生评价事物提供有益导向。

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并不具备产业革命的条件。只是由于模仿部分西方器物而有别于传统,洋务人士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它难以摆脱传统。结果是只能是东拼西凑,零碎的而不能是整体的进步。

材料四:除了设置总理衙门是突破传统的,自强运动期间其他所有改革都只是在专制体制下采取的修补性措施,是应付危机而仓皇进行的一些小修小补,其保守性是十分明显的。

材料五:过去我们经常将甲午战争的失败看作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战场上的失败的确有洋务运动的问题,但这并不说明洋务运动本身就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在于它只变器物、不变制度,是低层次的改革,或者说改革仅仅是局限在经济方面。即便如此,也未能走完它该走的道路。

有人说,洋务运动失败了。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说说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材料三是从运动开展的社会条件、主事者的立场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材料四指出其举措多为修补性措施,其保守性决定了它的命运。材料五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新观点,并指出它失败的关键之所在。利用问题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常见误区展示出来,利用新材料为学生评价提供新的素材,利用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立足于唯物史观,各抒己见、合作探究,体会评价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升历史事物评价能力。

三、设计反思

针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唯物史观的统领地位,若将洋务运动置于时代背景下,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方能体会洋务人士的可贵品质与远见卓识。洋务运动以创办近代企业为主要内容,但是一开始便被顽固派指责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洋务运动遭遇了后人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反对之声,且三十年间从未停止过。在这种环境下能有所作为,实属难能可贵。

洋务运动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且存在问题,但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应该抓住事物发展的主流,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两点论、两分法,应该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突破定势思维。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用发展的观点,联系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虽说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但若从民族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不少举措是很有开创性的,比如创办军事工业,提升了武器制造水平,增强了国防能力,加快了晚清军队与国防近代化的进程;创办民用工业加速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创办近代海军,提升了海军的力量,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海军近代化进程;新式学堂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洋务派能够正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则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和国家利益,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甲午海战的失败,并没有终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只能说是延缓了,此后依然缓慢前进。如果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的运动。从总体上来讲,它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道缝,风的确是吹了进来,为中国现代工业奠定了一个初步基础,让人们看到什么是西方工业。炼钢工业、通信事业、铁路事业在运动后期也都发展起来了,虽然发展的还比较慢。

若将北洋水师的覆没作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仅仅只能从“自强”、“求富”的既定目标没能实现的层面来探讨,如果说,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只能是说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根本目标,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后来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若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它无疑是有历史进步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强运动所汲取的西方知识和观念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的冲击,比旧式农民战争带来的影响更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新的观念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不断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信念和成见。

评价洋务运动应着眼于长时段观察与分析,不应该一味地盯着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单一的战役失败论英雄,全盘否定其历史进步作用和开创性。如果历史地来看,洋务企业曾经在近代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文化、培养人才、开创风气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诸如此类,足见其确有相当的历史合理性与正面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其破产的直接后果,反观其破产原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专制统治、阶级立场、洋务人士的认识水平、当时的技术条件、社会环境等都对其破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教学启示

评价过程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是一个确定学生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统领地位,并通过针对性问题进行能力训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事物评价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方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2.注意新史观的指导与运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课堂教学应积极吸收、借鉴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评价问题的思辨性;

4.利用高考试题作精细化解读,为学生突破定势思维提供有益示范与明确导向;

5.结合新材料进行创新型命题设计,供学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6.教师自身要加强阅读,更新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才能高屋建瓴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应该做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唯物史观事物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美好的事物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奇妙事物用心看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