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9-03-15 09:27汪新春
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性偏瘫肢体

汪新春,叶 磊

(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浙江 杭州 311604)

临床上,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留有后遗症,其中以偏瘫最为多见[1]。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偏瘫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因此,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提倡康复护理的早期干预,有利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2]。卒中超过6月,即进入后遗症期以后,不少患者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往往失去信心,本研究对我院11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110例。纳入标准:⑴经影像学确定(颅脑CT或MRI),同时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偏瘫的诊断标准;⑵起病超过6个月;⑶病情相对稳定;⑷患者依从性好,配合康复护理;⑸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满意度。排除标准:⑴起病时间不超过6个月;⑵虽为卒中但无后遗症表现;⑶其他脑病(脑外伤、脑肿瘤等)引起的偏瘫症状;⑷语言、行为、情绪障碍妨碍评估;⑸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入选患者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48~73岁,平均61.55±8.37岁;病程9~31月,平均22.08±3.55月;脑梗死37例,脑出血18例。本研究经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系统性康复护理

1.2.1 方案制定 护理人员、管床医生与康复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测评,制定方案,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时间为12周。

1.2.2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将卒中后残留的肢体功能充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嘱家属陪同患者进行进食、穿衣、如厕等日常活动,让患者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

1.2.3 手掌微震动训练 针对患者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筋膜,护理人员以自己的手掌实施微振动,用以改善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症状,实施部位在上半身以肩胛骨下端及中央、两肩关节和三角肌为主,在腰臀部以臀大肌下端及中部、股骨大转子附近、腰4-5附近为主,下肢从髂骨到足关节,每个部位的训练时间从最初的1 min/次逐渐延长。

1.2.3 运动康复训练 使用健身球辅助运动康复训练,不同体位分别为:①仰卧位状态时,将健身球置于膝下和足下,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②俯卧位状态时,将健身球置于膝关节处,弯曲膝关节,给予微振动;③侧卧位状态时,将健身球夹于肢体间,对肩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给予微振动;④坐位状态时,双上肢抱住健身球,进行前后左右晃动;⑤坐在轮椅上,健身球置于足下,双手交替按压膝盖,做左右腿交替踏步运动。

1.3 疗效评估

1.3.1 Berg平衡量表[3]该量表用于评判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评定内容包括14个项目,分别为从左位站起、无支持站立、无支持坐位、从站立位坐下、转移、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从地面拾物、站立转身后看、转身360°、站立位一脚踩凳、双脚交替站立、单腿站立,每项评分为0~4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1.3.2 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定量表[4]该量表用于精细评估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每项动作分为3个等级记分(0~2分),满分100分,上肢计分为0~66分,下肢计分为0~34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1.3.3 功能独立性测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5]该量表分为运动和认知两方面,运动功能包含13个项目,认知功能包含5个项目,每个项目从完全依赖到完全独立分为7个等级记分(1~7分),满分126分,分数越低,依赖性越强,分数越高,独立性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系统性康复护理12周后,患者的平衡能力、上下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各量表评分比较(n=110,分)

3 讨论

既往认为,卒中患者因神经功能缺失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难以恢复[6]。与之不同的是,有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仍可通过某些方式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重组,而功能训练则是目前较为重视的方法之一[7]。Vidal等认为,双侧运动能够激活受损半球的皮质运动区,可能原因是通过胼胝体的联系分享了来自未受损半球的运动指令,最终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和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共同促进了脑组织的重建[8]。本研究采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充分考虑了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通过反复的主动训练促进脑皮质损伤区域的重组,恢复偏瘫侧的功能。

手掌微震动训练,并非针对萎缩的肌肉,而是对挛缩关节和附近相关联的肌肉进行舒缓、施以震动,使关节和肌肉彻底放松。在训练内容的设计中,实施部位包括上半身的肩胛骨下端及中央、两肩关节和三角肌,腰臀部的臀大肌下端和中部、股骨大转子附近以及腰4-5附近,下肢从髂骨到足关节,遍布身体主要运动区域,这样的反复主动训练有利于促进脑皮质重组,加快运动技能的修复。此外,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注重患、健两侧协调性的改善,也为平衡能力的改善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中,经过12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患者的Berg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与之相符。

运动康复训练采用了健身球作为训练工具,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卒中后偏瘫的肌力训练更加侧重于平衡功能,同时,正确模式的肌力训练还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协调肌群配合、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9]。在运动康复训练的设计中,患者分别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以及轮椅上,以健身球为辅助,改善上、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使足关节、膝关节和腰臀部肌肉的挛缩得到改善。本研究中,经过12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系统性康复护理不仅强调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注重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消除依赖和改善认知,当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之后,患者的康复信心得到增强,社会认知能力也会提高,最终向着更大限度的康复迈进。本研究中,经过12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FIM评分中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偏瘫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上下肢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和认知状态的恢复,值得临床关注。

猜你喜欢
系统性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