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肛门局部切除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3-15 09:27陈文山
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根治性肛门直肠

陈 允,陈文山

(新昌县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浙江 绍兴 312500)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我国临床直肠癌中,以低位直肠癌最为常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将术后肿瘤复发率降至10%以下[1]。但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整体疗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肠道功能及性功能方面[2]。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25例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局部切除术及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后整体临床疗效及性功能、肛门功能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标准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①距离肛缘不超过8 cm的T1期直肠癌;②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③行非姑息性切除手术;④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⑤未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排除标准:①已经有结肠或直肠肿瘤史;②伴有肠穿孔或者肠梗阻等需急诊手术治疗者;③入院前已行新辅助治疗;④随访资料缺失者。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一般资料 根据选取标准,共入选患者125例,根据数学表法分为A组64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B组61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A组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3~81岁,平均59.39±10.27岁;术前CEA平均水平2.68±1.31 ng/mL,CA19-9平均水平11.56±7.39 U/mL,肿瘤直径平均2.15±1.23 cm;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46例,低分化18例。B组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35~80岁,平均61.22±8.43岁;术前CEA平均水平2.57±1.42 ng/mL,CA19-9平均水平10.98±6.86 U/mL,肿瘤直径平均2.25±1.02 cm;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43例,低分化18例。A、B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手术方法 A组患者的体位按照肿瘤位置不同而变化,直肠后壁肿瘤采用膀胱截石位,直肠前壁肿瘤采用俯卧折刀位。扩肛约6指并持续4~5 min,充分松弛肛门括约肌。向左侧、右侧、上侧方向应用直肠拉钩进行牵拉,显露肿瘤。在肿瘤的基底部黏膜下和周围注射肾上腺素溶液,与肿瘤相距约10 mm处位置将黏膜切开,将直肠壁的全层完全切透,并将肿瘤全部切除。止血后应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全层,如果手术后行病理性检查示病人有高危因素存在,例如低分异化肿瘤、浸润血管者,则需加行根治术治疗或手术结束后进一步放疗、化疗。B组患者均行经腹直肠前切除术或者联合腹会阴切除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治疗,手术结束后选择性进行辅助的放疗、化疗。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治疗后消化系统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腹腔感染、乳糜漏、直肠阴道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术后随访3年,统计总体生存率、无肿瘤生存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0数据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术后情况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消化系统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13%;B组共13例患者出现除肠梗阻外的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1.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82,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资料比较

2.2 随访情况 A、B两组患者均获得完全随访,A组患者随访期未发现肛门失禁及性功能障碍者,B组患者出现肛门失禁6例及性功能障碍5例。A、B两组患者3年整体生存率均为100%;A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98.43%(63/64),B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91.80%(56/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年有2例肿瘤局部复发,B组无肿瘤局部复发者。

3 讨论

按照切除全直肠系膜的标准,直肠癌采用根治术治疗,术后肿瘤控制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率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术后可出现较多的并发症[3];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亦是早期直肠癌的有效术式[4]。本研究分别对直肠癌患者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A组)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结果发现,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而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整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可见,对于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基本可以达到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为对A组患者肿瘤切除范围均在其周围10 mm,并且切透直肠壁全层。

有研究显示,直肠癌行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性功能障碍及肛门障碍方面均优于根治性切除术,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5]基本一致。另有研究表明,对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术后5年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6]。对于T1期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治疗,如果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情况,可能由于肿瘤细胞已经浸润至淋巴系统,而手术未将其完全清除[7-8]。本研究认为,局部切除术治疗T1期直肠癌,如果预期达到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效果,如何选取患者极为重要,即治疗医师需拥有充足的临床经验,通过手术前的直肠指检、超声、MRI对直肠癌患者的分期进行准确判定。

综上所述,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小于8 cm的T1期直肠癌,基本可以达到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且在对患者性功能、排便功能的术后影响方面,肛门局部切除术干扰更小,但仍需纳入更多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根治性肛门直肠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