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范式的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9-03-14 11:53高健王丽刘玉洁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子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健 王丽 刘玉洁

摘要:实施国际认证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做了有益尝试。阐述《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制定电子专业教育目标与学生核心能力指标,调整课程体系,绘制课程地图,细化课程目标,梳理专业教育目标、学生核心能力、课程目标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实施国际认证,提高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信力。

关键词:国际范式;悉尼协议;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1-0073-05

伴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方针战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国外、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和学生留学、人才国际流动等活动。实施国际专业认证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17年初开始开展工程与科技教育专业国际认证试点工作,按照《悉尼协议》制定的国际范式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国际化。

一、国际认证背景

国际上,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了《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多个国际协议并形成相应国际组织,各个协议适用的学历层次及地域范围有所不同。

(一)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签订于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民间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四年制本科工程学历,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可在其他签约国(地区)相互承认,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专业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职业资格。《华盛顿协议》是国际认证体系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协议规定任何签约成员必须是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专业性民间团体。2013年,我国申请加入该协议,2016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全票通过了我国的转正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属下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

(二)悉尼协议

2001年,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南非及中国香港等7个英语语系国家(地区)的工程专业民间团体发起和签署了《悉尼协议》。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学制为三年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资格认证,通过认证的专业可以得到签约国(地区)的承认,毕业生通过签约国(地区)当地的认证机构可以置换相应的职业资格。

(三)都柏林协议

2002年,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和南非4个国家的工程专业民间团体发起和签署了《都柏林协议》,与前述两协议不同,该协议主要针对的是两年制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资格认证。目前,签署该协议的国家(地区)还较少,可能是因为低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需求还较小。

二、《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

前述几种国际认证协议中,《悉尼协议》与我国高职教育相对应,但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尚未有组织正式加入该协议,仅有部分高职院校自发组织成立了悉尼协议联盟,共同剖析国际范式要求,探讨国际化建设途径[1]。

《悉尼协议》所体现出来的专业建设范式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无论是设置教育目标,还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且必须是针对全体学生,不能仅仅考虑和照顾少部分优秀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是着重观测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的指标。

第二,以成果为导向,就是建立以"输出成果"为导向的评估系统,透过多维度,可持续地对学生成果及专业成果进行评估,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对专业建设的现有成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则为未来改革指明方向。这有别于以往的以“输入成本”为导向的评估,不过分关注占地面积、设备投入、师资数量等“输入成本”,而是重点检查学习成果如何。

第三,倡导持续改进。《悉尼协议》主张建立动态开放、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不断反馈和评价教学工作效果,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始终保持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往评估所重视的是静态封闭的质量保证体系,常常是自己评自己,缺少公正性和客观性;而《悉尼协议》推行的是第三方评价,且持续多年,分时段多次评估,透过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来进行持续改进,真正推动专业建设深入发展。

《悉尼协议》认证规范分为九部分,即教育目标,学生、教学成效及评量、课程组成、教师、设备及空间、行政支持与经费、领域认证规范、持续改善成效。即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与行业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及支撑教育目标达成的学生核心能力指标;根据教育目标设计课程组成,透过教学成效及评量观察学生核心能力达成程度;依靠行政支持与经费建设并维持教师队伍、设备及空间,时刻检视领域认证规范是否偏离,开展动态评估与反馈,达成持续改善成效。

三、专业教育目标

专业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自身性质与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综合性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毕业生就业3~5年后能够实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专业教育目标是剖析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纲举目张,专业建设首先要抓住、抓准这个纲,后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展开[2]。

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海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珠海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重点围绕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优先部署并突破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和智能终端、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設备等一批核心技术,布局跟踪一批前沿技术,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这一形势,我校电子专业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规范意识和创新思想、进取意愿和合作能力,同时具备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学生核心能力

学生核心能力是社会与行业要求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的基础表述,是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助力学生取得专业成就的重要能力,也可以说是学生获得就业成功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行动能力。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协议在各国(地区)间实现实质等效意义的基础就是看学生核心能力是否一致,因此,制定学生核心能力内容是一项细致工作。科学合理的学生核心能力可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性作用[2]。

我校电子专业在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规格提出三方面要求,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现综合三方面要求的具体内容梳理出学生核心能力,共8项,每项核心能力都细分有具体指标,如下页表2所示。

经过三年在校学习,电子专业毕业生可直接就业的岗位有电子产品测试技术员、产品研发助理、PCB设计绘图员、电子工程监理员、生产工艺管理員、电子产品销售员、技术档案管理员等。

学生核心能力的实现要能够支撑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子专业制定的8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与专业教育目标的7个条目有具体对应关系(见表3),专业教育目标的各个条目均被覆盖,符合《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经过3~5年的实际锻炼,可进入的发展岗位有测试工程师、品质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工程监理、销售部经理等。

五、课程体系

对照《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电子专业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以课程地图形式呈现。课程体系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校级平台课程,以通识课程(或共同科目)为主;二是专业平台课程,以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基础学科课程为主;三是专业与实务课程,分为两个平行学程,即面向珠海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的“智能产品制造学程”,以及面向珠海安防工程行业的“智能电子工程学程”[3]。

三年总学分为142学分,2 502学时。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30分。通识课程(或共同科目)合计38学分,其中有16学分为通识课程(如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等),22学分为共同科目(如思政、体育、职业英语、应用文写作等)。通识课程与专业领域均衡,并与专业教育目标一致。

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基础科学课程合计达23学分,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8%,符合专业教育目标及专业实务技术所需。课程放在大一与大二两学年,主要目的:一是加强学生在理工科上共同必备的能力,如电路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二是加强学生在电子基础学科方面的能力,如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训、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训、现代电子装配基础等课程。

专业与实务课程合计为81学分,占最低毕业学分的62%,符合国际范式要求的“专业与实务课程须占最低毕业学分3/8以上”之规定。同时,实验或实作课程合计为50学分、1 052学时,符合国际范式要求的“实验或实作课程至少6学分且总计不少于216小时”之规定[4]。智能产品制造学程面向智能终端制造行业,以单片机和嵌入式技术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硬件设计能力与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核心课程为:PCB设计与制作、智能电子产品测试技术、智能家居中的单片机技术、智能用电终端技术。智能电子工程学程面向安防工程行业,课程涵盖工程设计、绘图、施工、管理及系统集成、设备维护等方面,使学生初步具备工程组织能力,核心课程为:弱电工程绘图与CAD、智能安防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电子工程建设与管理、移动通信基站工程与测试。

课程体系与学生核心能力必须具有清晰的映射关系,学生核心能力要逐条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能力指标中的每一条都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见表4)

表4中“嵌入式产品应用与开发”是一门专题制作课程,一组一题,分组指导,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整合归纳机会,围绕嵌入式终端应用系统开发的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初步探索与研究潜能。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理论教学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扩展学习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目标

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都是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以及学生核心能力而设置的,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在一门门具体课程中体现。一门课程的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要与学生核心能力互相呼应。课程目标常采取条目式表述,涵盖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一条课程目标不能对应多条核心能力指标,但多条课程目标可对应一条核心能力指标。课程目标是学生必须达成的最低标准,因此应保证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达到[5]。

这里以“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训”课程为例,该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大类,共计13条。各条课程目标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由表5看出,“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A项),其次是问题解决能力(B项)和项目管理能力(D项),对培养信息处理能力(C项)和沟通合作能力(F项)也有帮助,但与其他三项能力(E、G、H项)没有关联。该课程通过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重构→课程方案开发→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制定了以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和学校专业三方深度融通的教学模式,对工作过程及其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归纳与处理,转化并设计出课程方案。

电子类专业在重构课程体系中坚持纵向连贯、横向整合的原则。纵向连贯既指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个层面贯通对应,又指教育目标、学生核心能力、课程目标之间承接呼应。横向整合是指学习成果的达成与实现是由校级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与实务课程等共同完成的,各类课程有些是跨学院、跨部门、跨领域的,需要教务处、学生处和通识教育部门等部门分工合作、协调统整才能构建清晰准确的课程地图。

《悉尼协议》对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增强我国工程技术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电子专业率先遵照国际范式深化专业建设,提高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信力,有特色、有成绩、有前途,提升了专业品牌。

参考文献:

[1]沈洁,周本卫.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197-200.

[2][5]王明海.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课程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68-72.

[3]王晓典,等.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7-106.

[4]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28):16-19.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电子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吸引力提升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