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4 22:42明,张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学理论

娄 明,张 晴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必修理论课,课程注重发现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为创新设计与改良设计服务,在串联设计基础理论与产品设计主干课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等多领域知识的加入,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但同样也给原有的教学带来了不少迷思[1]。教学中,我们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注重课程内容与设计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性理解,使设计心理学更好地为设计实践服务。

一、设计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设计心理学课程内容与培养要求的结合度不高,知识应用并指导实践能力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度不高

一直以来,国内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大多都按照工科培养手段,内容严谨、条理清晰,但缺乏灵活性与应用性。课程知识大多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内容,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2]。尤其是面向创新2.0时代,要求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学科融合性不足、应变性有所缺乏,对设计实践的指导性欠缺。

(二)知识应用有待加强

设计学的理论一般来说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通常可以转变成方法指导设计实践。而目前设计心理学教学与设计实践结合不紧密。用户研究方法、消费者满意度分析、不同用户设计目标等,不能只简单地当作书本知识,应清晰认识到,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用户需求,帮助确立准确的设计目标,从而找准设计定位。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对于基础课程、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通常以教师讲、学生记的单向教学模式为主,多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灌输的短期效益,评价单纯依靠笔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往往只对知识进行死板记忆,学习方法呆板、缺乏问题研究能力,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介入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互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研究、体验、分享的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曾完整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并在《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学习循环模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3],经过迭代循环,形成闭合的学习过程。

体验式方法符合人类对于知识从认知到熟悉,从理解到掌握的过程规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合思维、同化思维等。王学东指出要让学生在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4]。薛黎指出通过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感,正向引导学生,助学生体验及领悟文化知识[5]。孙海燕认为可以通过理解和记忆、学习动机、迁移三个方面展开体验式教学[6]。

在工业设计教育愈发强调基础理论和技能融合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目标明确、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背景下,必须将体验式教学法与设计心理学课程相结合,打破传统工业设计理论课程知识单向灌输的授课模式,将书本知识立体化、形象化,建立教学内容时效强、教学手段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

三、设计心理学体验式教学法的策略

(一)转换设计心理学课程定位

目前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定位依然是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讲授,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的培养。可以将设计心理学、工业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加工工艺等传统理论课变为“工具型理论课”。“工具型理论课”是指将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从实际设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与设计实践关系密切,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发现用户需求,区别不同设计目标的消费特征,发现产品生命周期规律等。因此,运用“工具型理论课”的思维,可以实行实践应用型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理解并应用。

(二)重构设计心理学课程模块

确立设计心理学培养掌握用户研究方法、学生解析消费心理、区分不同用户设计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从知识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设计心理学课程改革”理论精要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转化结合为目标,以模块化教学为手段,分解并重构设计心理学课程内容。

课程模块1:课程的导入与概述。以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中的障碍为切入点,说明不同用户的心理差异以及设计心理学的存在价值,结合前沿领域,从学科交叉的角度阐述课程区别并挖掘用户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精准依据的关注重点。

课程模块2:用户研究方法解析。说明用户研究对于总结用户心理规律、发现用户需求、寻找设计机会点的作用,具体讲述方法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为什么用这个方法以及具体如何运用,辅助案例重点说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的使用过程,加深概念理解并熟悉应用途径。

课程模块3:设计与消费者需求。发现消费行为多样化规律,剖析消费需要与诱因、动机的关系,借助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消费者需要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生活方式与消费环境的改变,说明如何结合用户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且用户黏度高的产品。

课程模块4:不同用户设计目标。结合个性化设计日渐明显的现状,剖析用户特征的差异性带来的设计目标与需求的不同。从人群着手,结合其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思维和方法。

课程模块5:设计与设计附加价值。从产品服务消费者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希望学生建立商业设计的概念,善于把握新商业形态,凸显设计中的美感、优越感、舒服感等,提升品牌与产品价值。此外,根据不同设计目标,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阐述设计的递进关系[7],使学生掌握提升附加价值的手段。

递进式的教学内容设置,要求学生从理解基础概念开始,掌握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方法,将其与产品设计的前期调研相结合,洞悉用户的使用需求、痛点以及设计机会点;培养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规律以及消费者满意度分析方法,区别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设计;了解当代商业设计的特征与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要素,形成系统设计观念下技术创新融合、服务体验提升、商业网络更新的整合式创新认知与重构。

(三)丰富设计心理学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的陈述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8],将画面鲜活、信息丰富的案例与枯燥的设计学理论结合起来,以演绎、辅助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原本复杂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洞察力和判断力得到提高[9]。

在讲述“需要的发展性”时,以人们对于手机的需要是随着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手机变革而产生的为例,用图文结合时间轴,将技术变革、设计风格更新、体验优化等综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画面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从感性到理性、从应用到归纳的理论学习模式。

2.情景体验教学。强调在亲身活动中形成方法运用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多元教学体验,从而激发对于问题的探索精神。按照创建情境——亲身经历——回顾讨论等方式,通过情景再现、情景创设、情景观察要求学生将方法移植到日常生活中,发现用户需求以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提供灵感与素材。

如讲述“观察法”时,除理论讲述外,还要求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5个不合理的设计现象,描述其问题点、痛点及需求点,通过文字、草图、效果图等形式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感受真实环境中发现用户需求的方法,更加理解并熟悉观察的作用与实施要领。另外,“不同用户设计目标”讲述时,通过情景互动游戏,以移情的方式,实境体验用户的行为和认知感受,进而关注用户的情感,为进一步的设计提供认知的基础。

四、结语

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设计心理学的教学过程,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理解,使设计心理学更好地为设计实践服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