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宗军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实践表明,生活数学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陶行知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之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33-01
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对于处理生活问题有重要帮助。从生活出发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1.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如在讲解不同几何形体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具有这些形体的物体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构造,并在具体的几何体相关的题目中,通过联系教师课堂上例证使用的几何体,增强空间感,以更好地进行题目的解答。另外,在讲解方程式时,可让学生与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交通運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或者日常在超市购物这种更为生活化的问题进行结合,并使这些方面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转换,将其汇总为方程式的形式,加深对方程式相关问题的理解。
2.创设生活化问题
数学教学应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使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比如,可设置如下题目:地震发生后,大家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其中向某所小学捐助了书籍5280本,学习用品6500件,现用甲、乙两种小型的货车分别将捐助物品运往灾区,如果甲车每次可运输书籍580本,学习用品600件,乙车每次可运输书籍390本,学习用品550件,则有多少种安排甲、乙两种运输车的可行方案呢?这样的与学生的生活常识联系密切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探究问题,并尽量寻求问题的多种答案,不仅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且因同时将问题设置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联系实际多方求解的能力。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置贴近生活
由于数学知识一般较为抽象,尤其是在学生接触到一个较为陌生的知识领域时,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立即适应,并准确理解数学理论。如果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配合一定的简单练习,通过让学生在具体化的题目解答中熟悉数学理论,并加深理解,则将对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练习的设置不应盲目进行,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更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富有生活化的题目无疑是最佳练习方式。将与数学理论相关的生活知识予以问题化,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学生将可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后,深化对数学理论的认识。其次,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同样生活化,将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后,为学生布置作业;或者直接就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让数学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学生生活化学习数学的指导
教师除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外,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生活化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只有使得日常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题目,经过学生的多次练习后,能再通过学生的消化吸收,将这种解题方式进行理论化,使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种生活化处理数学问题的自觉意识,才能真正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大幅提升。比如,在教学“有序实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我就将其这样趣味化:如果把电影票中的“8排”或“3号”撕掉,还能找到确定的座位吗?当然不能。通过趣味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加深了用有序实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深刻含义。再如,在《实数》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1和都迷路了,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的“家”吗?学生热情很高,都愿意“帮忙”,一番思考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为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尝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积极意义。应通过教材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化问题,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置贴近生活,加强学生生活化学习数学的指导,不断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以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连学云,谢碧华初中.数学开放题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福建中学数学,2005,(01).
[2]李尚志.从数学中享受快乐[J].数学通报,2004,(12).
[3]李昌官.数学“问题发现情境”创设探究[J].数学通报,2004,(05).
[4]陈理.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