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寓言教学例谈

2019-03-13 13:24徐敏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徐敏美

[摘 要]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基。教师应以文本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核心素养的渗透:讲述故事,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探究寓意,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表达,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文白对照,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寓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65-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几个方面,这就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主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如何在寓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教师应以文本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讲述故事,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或者讲故事。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有条理、有感情、有内涵、有新意地讲述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概述故事

概述故事主要是指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想达到这个阅读目标,就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文本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体味、消化、归纳、概括、表达等,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一文中没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只是故事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为了降低概括的难度,教师可以“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而又不被发现的?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这些问题为切入点,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语言,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讲述故事

概述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基础,讲述故事是概述故事的提升。它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从而在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狐狸和葡萄》一文,主要讲了狐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却够不着,就说葡萄是酸的,从而表明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要说时机还未成熟。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办法,边走边回头”这些句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想象狐狸的样子并进行模仿表演。这样教学,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将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以声情并茂的语言,配上恰当的动作,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样教学,学生在基于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让故事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有助于文本语言与身体语言在语境中和谐共融,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现力。

二、探究寓意,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目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探究寓意入手,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揭示寓意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寓言寓意的理解上,教师不能只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而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默读、分析、感悟中真正理解寓意,提升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蝉和狐狸》一文,主要讲了花言巧语的狐狸想吃掉蝉,结果蝉基于平时的观察,看穿了狐狸的真面目,早有防备,没有上狐狸的当,从而揭示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的道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从中找出狐狸是怎样行骗的语句,以使学生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再让学生从中找出蝉能够识破狐狸计谋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说说课文所隐含的道理。如此教学,学生真正经历了分析、思考、感悟的过程,不仅对蝉和狐狸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还真正理解了课文寓意,促进了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在寓意内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寓意只是完成了寓言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还要引领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这样教学,可以使文本寓意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内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一文主要以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大声说“狼来了”,结果村民们赶来救他时发现并没有狼,后来狼真的来了,不管他如何大声呼救,也没有人理他了,从而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说惯了谎话,即使他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他。在教学这则寓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说一说有没有类似的情形,结果怎样。如此教学,当学生能够把寓言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真正实现了寓言的内化,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领悟表达,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有着比较强的夸张性与隐喻性,发人深思,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寓言的魅力价值所在。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鉴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总共编排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在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些故事的表达形式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而得出这些寓言故事共同的特点:故事+道理。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寓言的寓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如,在学完《螳螂捕蝉》一课后,当学生对文中的比喻、象征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以这种表达形式为例进行创作,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寓言短小精悍、发人深思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寓言借古喻今,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深入浅出的特点,并试着编故事。如此教学,寓言学习也就指向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与创造,这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文白对照,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

寓言大多是经过时间洗礼的产物,有许多寓言故事都可以找到记载的源头。在教学这些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文白对照的形式,把寓言故事在文言文中的表现形式拓展给学生阅读,以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优势所在,进而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有效发展。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文,其中第九自然段中寫了少年向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这段话主要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现的,通俗易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螳螂捕蝉》的文言文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之后,引领学生对比阅读。如此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以另一种视角来感悟故事,理解寓意;与此同时,还可以换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亲近文言文,为学生今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采取文白对照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使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得到自然而然的渗透;另一方面,充分彰显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要素,使学生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了文化视野,形成了文化自觉意识,提升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寓言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