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体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理念

2019-03-13 13:25黄健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体悟

黄健华

[摘 要]学生的思想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课堂宣讲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情景体悟、角色体悟、活动体悟、情感体悟等策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精神理念;体悟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78-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对其思想和品德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体悟以及自我锤炼也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生活中寻找与品德培养相关的教育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理念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通过教学实现情景体悟

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不断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感受、体验以及领悟。所以,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对事物的体验和感悟。

如在教学《学做家务活》时,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和学情分析,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生活在被溺爱的环境中,单凭语言阐述是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父母的辛苦的。因此,我设计了“小鬼当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做家务。首先,我把教室设计成家庭,让学生自带脏衣服到学校。活动当天,我准备了菜、米、待洗刷的锅碗瓢盆等物,桌面上凌乱地放一些书、笔等日常用品,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做家务。学生各抒己见,和大家分享自己做家务的心得。最后,我让学生学做家务。有的学生说的时候天花乱坠,但做起来却无从下手。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按照讨论的结果分工合作。学生制定了计划:先洗锅碗瓢盆,再淘米洗菜,接着洗衣服,最后整理房间。刚开始时,学生讨论热烈,兴高采烈地做家务,非常积极。过了一会儿,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并有学生小声嘀咕“累死了”,马上有许多学生随声附和。我一看时机成熟,便将这节课的主题展示出来,并抛出问题——父母做家务是否辛苦,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节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到脏乱的“家”中,学生经过“从没做过家务的浅层讨论——亲身实践——实践后深层次讨论”三个过程,不仅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家务和做家务,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懂得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活用了教材,而且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课程的中心思想,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通过教学实现角色体悟

在课堂上学习某一道德行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有所感悟,升华情感,获得提高。

如在教学《好孙子伟伟》时,我在班上选出6名学生,并将这6名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进行模拟表演。每一组有3个角色,分别是伟伟、妈妈和奶奶。学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辛苦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还不忘给奶奶端洗脚水,帮奶奶洗脚。伟伟看见之后,也端起洗脚水给妈妈洗脚。”学生兴致盎然,十分投入,最后以伟伟的小手牵着奶奶和妈妈的大手这一动作结束故事。最后一刻定格在祖孙三代笑逐颜开的场景,在角色表演中,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并将这一传统美德付诸实践。

三、通过教学实现活动体悟

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缺乏感悟和体验。由于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特征,我经常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感悟、体验。

如在教學《同情帮助残疾人》时,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是学做盲人,第二个是单臂穿衣比赛。课程刚开始,我就抛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见过残疾人吗?”没等学生回答,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知道盲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设计了感受盲人世界的活动:(1)谁能最快回到自己的座位——学生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然后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看谁的速度最快;(2)单臂穿衣比赛——将学生的一只手臂绑住,然后让学生比赛谁穿衣服的速度快。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失明或失去胳膊是多么的不方便,体验到残疾人的难处和不幸。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这样教学,使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得到了同步发展。

四、通过教学实现情感体悟

情感体悟,既指感情的体验和共鸣,又指情感的升华以及引发新的情感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找准学生的情感共鸣点,适时引导,激发他们的情感。

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通过熟悉的曲调和恰到好处的歌词,将学生带入课程学习之中。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张表现父爱和母爱的图片,如2008年,那个被妈妈护在身下的孩子终于等到了救援,而他的妈妈却永远离开了他。此时,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默默流泪,但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的澎湃。这样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父母的爱,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纷纷表示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为了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心转移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用心灵感知、体悟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

总之,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而这一点对思想品德课程尤为重要。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体悟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品读诗词 体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