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梅
摘 要: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具体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想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重点在方法上加强渗透,授以学生“鱼”变为“渔”;时时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后适时给予鼓励性“画龙点睛”的评价,使学生“乐学”;促进学生整个学习处于自主的状态。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兴趣;方法;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深入人心,教育部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因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追本溯源,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浅析自己在实践研究中总结的几个观点。
一、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引在兴趣激发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数学学习中,要想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得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生动有趣。在新知导入时可以精心创设情境,也可以将情境贯穿于授课的整个过程,如故事情境、猜一猜、设置悬念问题、真实生活情境再现、微课回转等。
如郑端丽老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上课伊始设计有趣的“熊出没找蜂蜜”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二年级的孩子一下就被“动画片”吸引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现实必要性,从而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造尺”,并解决“断尺”问题,逐步完善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重在方法引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给予学生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抽象、综合、分析、比较等数学能力,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要学会制定目标、计划
有位教育专家说:“孩子的主动性是长在屁股上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是盲目的,目标性差。为此,需要大人深度引领和智慧点拨学会制定学习目标。目标制定可采取分级确定,即总体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逐次确定。也可量力而行确定,即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确定对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段进行,对数学能力分级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
学会制定科學具有指导学习实践的计划。非宁静无以致远,制定计划是最好的办法,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学习,学习什么内容;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多少时间等。有了计划就可以专心致志按照自己的计划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完成。有了目标、计划还怕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吗?
2.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要学会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思维与动作的练习,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课中还是课后要让孩子“动”得有价值。课中引导孩子动手操作,画画、摆摆、数数等,数形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思考之妙,参与之乐,成功之悦。比如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李喜融老师,执教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认识长、宽、高这三个概念时,他通过问题:“这样的长方体不断拿掉边,想想剩下几根还能还原出原来长方体的形状”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剩下那不一样长的3根就可以还原出原来的长方体。”老师趁热打铁追问:我继续拿掉这根(长)行不行?学生:不行那就没有长了,长宽高的概念就这样无痕出现。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将难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深深地记在了脑袋里。对于相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学生主动性也会不同,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也会不同。课后多让孩子勤于动手练习实践,动手多练才能培养孩子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形式要多样、趣味、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感到练习的快乐与成就感,自然自主性就提升了。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要学会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单打独斗”很难完成,需要集体的思维来相互碰撞才能擦出火花。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听取别人的思路,会给自己的想法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比如,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遇到不规则多边形,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有的会想到分成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但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已知条件有限,这样计算难以进行。此时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根据已知条件,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拼或拆的方法,并研究出规律。在这样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掌握了方法,自然“会学”了。
三、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点在评价总结
正确的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哲人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抓准时机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拓思维,尊重个性发展。
评价要有理论支持,不可习惯性地用“很好”“不错”“你真棒”等评价语言,枯燥的评价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不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找准切入点,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在学生异想天开时评价
每个学生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但由于个性差异,所以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当作数学家培养。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教师问:“1+1=?”多数学生大声喊:“2”。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1+1=许多。”教师耐心地问:“为什么?”学生眨巴着眼睛说:“1堆大米加1堆大米不就有许多大米!”这位教师面带笑容说:“你真会动脑筋,1可以代表1个数量,也可以代表1堆的数量也就是1个整体,为这位同学大胆的想法鼓掌!”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对1的认识是很单纯的,有的孩子会联系到生活实际,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进行大胆猜想,假如老师简单地加以否定或不予理睬,那么一位天才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2. 在学生向教师质疑时评价
古今中外有许多例证,凡是有创造力的人,都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探索。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这样学生以后就敢大胆想象,自主学习的信心就会倍增。
3. 在学生思维多样时评价
思维多样化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贵在尊重和信任,让學生做学习的主人。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大胆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提倡个性化学习。
4. 在学生欲言又止时评价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心,教师要恰当机智使用肯定性评价语言,为学生创设幽默和谐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对于心灵脆弱的后进生,更要注意呵护备至,察其面色,观其眼神,只要他们有一点蠢蠢欲动,就要投去信任的目光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冷静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
适机评价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乐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孩子热爱学习,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未来学习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王烨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11.
[2] 吴广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13(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