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安市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探究

2019-03-13 05:2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困难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一、精准资助概念界定

所谓精准资助就是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为内涵,实现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和效能精准的技术靶向,从而优化资助的育人功能,在资助中凸显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和社会效用,实现育人的宗旨。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更加精确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高校精准资助模式的满意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本文抽取了4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数据分析

表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表

表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表

表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需求分析表

调查结果(表1)显示,70.89%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源于我国各地农村,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务工,同时,因学和因病致贫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致贫的主要原因。农村学生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偏低、收入不稳定等直接制约了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当前资助工作满意度分析

由表2数据结果可知,39.33%的同学对当前资助工作整体开展情况非常满意,49.56%的同学对当前资助工作整体开展情况比较满意,11.12%的同学对当前资助工作开展情况不满意。同时,由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贫困认定流程、资助方式、资助工作精准成都及资助评估工作等各个环节均持有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态度,可见该校贫困资助工作推进及落实情况相对有效。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表3)显示,受助学生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经济资助,还有心理、知识、技能、素质等多元化的需求。

三、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学生资助工作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助对象认定不够精准。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核实,同时,地方经济水平差异不同,地方政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不统一。

第二,资助方式不够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停留在经济资助的层面上,未曾注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需求。

第三,考评体系建立不够全面。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大瓶颈,如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考评管理体系是当前资助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不够精准。大多数高校只关注于经济资助,对困难学生的个性需求不了解,对于困难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认识度不够。

四、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

(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制度构建

为了确保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建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机制。高校应遵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1、建立资助育人工作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促进教育公平,人才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资助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部署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各班级选任了资助信息员,负责班级内的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受助学生活动团队,提高学生自我引导、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完善资助管理工作机制

随着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学院在夯实资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诚信主题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强化资助育人效果。建立宣传机制,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让贫困生和家长了解资助相关政策。同时,学院建立家访机制,构建精准资助和人文关怀兼具资助新模式,通过开展家访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实地了解其家庭情况并进行政策解读,建立家校共育的良好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3、建立贫困生动态管理机制

在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和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实施动态管理。资助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分析,准确定位困难学生,评定困难学生等级,定期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受助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质量、父母的身体状况等,实行动态管理。

4、健全调研反馈评估机制

在学生受助数量、金额和覆盖面等表面层次的资助分析统计基础上,学院建立健全高校调研反馈评估机制,深入研究资助政策执行情况和资助育人的成效。通过调研走访机制,了解在校生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能力情况,跟踪毕业生适应社会情况,就业情况,步入社会发展情况等,从而促进高校进一步完善修订资助政策。

(二)贫困学生精准认定

为了确保贫困生认定过程精准,学院建立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通过学生资料提交审核、一线家庭走访或电话回访、学生消费情况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准备掌握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学生消费情况等,做到资助对象认定精准。

(三)资助方式精准落实

在经济资助方面,学院建立了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以受助学生个人需求为导向,开展经济资助、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等全方位帮扶助困。

1、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建立学院“教师与贫困生一对一”帮扶体系

依据调研数据显示,66.67%的受助学生希望得到专业基础知识帮扶,受助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明显感觉吃力。因此,学院建立了教师与贫困生“一对一”帮扶体系,确保日常帮扶工作能够在基础知识、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受助学生切实所需的帮扶。

2、建立受助学生心理辅导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由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自卑、情绪消极、迷茫焦虑、不善人际交往等心理困扰。经调查了解,60.67%贫困生希望得到专业的心理帮扶。学院成立学生心理辅导站,为贫困学生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委员培训、5.25心理健康月宣讲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

3、开设创新创业技能培训课

基于调研数据显示,75.56%的受助学生希望得到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因此学院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一是大学生校园CEO创业训练营,培养学生创业就业意识、进而提升其创业就业成功率。二是SYB培训,SYB的全称是“START YOUR BUSINESS”,同时,双创指导中心还随时为所有贫困学生提供及时的知识、技能指导服务,为贫困学子创业成功做好铺垫。

4、建立就业指导个性化帮扶机制

通过调研数据显示,88.22%同学希望得到求职就业帮扶,为了抓好我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学院成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就业指导个性化帮扶机制。

(1)开展职业能力测评。根据学生的需求,借助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为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并对其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指导。

(2)加强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3)准确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任职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向学生发布招聘信息的精准性。

(4)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多渠道建立精准帮扶服务平台,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做到求职有人管,服务不断线。

(5)优先扶持自主创业。鼓励有创业愿望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配备专人做好创业指导服务,以完善的服务支持他们自主创业。

(6)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点,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就业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理性的面对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提升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四)考评体系精准确立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和受助学生不同的需求,学院建立健全资助育人考评体系,通过了解受助学生经济资助情况、成长情况、知识能力提升情况、求职就业情况、对资助工作满意度调研、受助毕业生跟踪回访等方面,详细考核资助育人工作,切实夯实学院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成效。

(五)助人自助,助力脱贫攻坚

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对贫困家庭需求评估,科学引导,激活帮扶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贫困家庭呈现出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存量不多,销售途径狭窄等是贫困家庭的主要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贫困生家庭的经济来源,学院开设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对个别贫困生家庭做到送培到家。通过电子商务培训,提升了贫困家庭成员的网络知识基础,架起了贫困家庭农产品和土特产的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