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北大科技园创新基地
当代新儒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时期,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当代新儒学与前两阶段传统儒学的重大区别在于,强调以融合西方文化思潮为基础,互相学习,平等互视,重新确立和肯定中国本土文化的关键意义和学术精神以回应西方,思考其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当代新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尊重和回归,对我国现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就当代新儒学的概念轮廓而言,其大体是以继中国儒学道统的衣钵为己任,综合各流派儒学思想,汇通西学而谋求现代化,是当代重要的思想流派,应该说,当代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宋明新儒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上的补充、丰富和扩展,常被视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保守派,其主要理论是把“天人合一”作为其哲学本体,重视和突出个体主观体验,主张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因此,新儒学的核心思想,即是强调心性之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倡导儒家文化和现代西学相结合,提出儒家文化中人文思想的重要性和关键意义并视其为中国文化之根本。新儒学认为,同西学融合,承认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若没有或缺少这种认同和承认,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吸收西方现代文明。因此,儒学在其批判性发展和继承的历史进程中,吸收和借鉴大量中西方优秀的先进文化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是其与前两个阶段儒学的本质区别所在。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新儒学是否还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是否应该对新儒学的思想观点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及如何借鉴,都是现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建设中值得思索的重大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价值目标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定位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目标的理想主张和美好向往。首先,天人合一和和谐社会同根同源。新儒学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求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秩序的应然状态,两者在哲学本体上有某种关联性和相通性。其次,新儒学认为应当实行和构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礼为序 ”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都是对其思想的承继。此外,当代新儒学主张,从“内圣”向“新外王”拓展,达到富国强兵目标,即通过“明德、正心、诚意”之道实现与西学融合和汇通,传播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以及国富民强的思想不谋而合,很显然,当代新儒学作为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很大程度上宣扬、继承了传统文化精髓并形成了大量优秀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价值目标层面上对我国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有利的。
社会层面上,当代新儒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公正思想的可借鉴性。新儒学区分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两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公正,象征着公平和正义,是国家和社会应然的根本理念,党和政府执政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就是要以法治为基本方式推动治国理政,积极宣传引导,建设和完善法制,教化人民,发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文化传统,重信守义,不以财富和职位高低论长短,保障和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当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理论体系和思想观念,而是最终需要落实到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上,通过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赈灾和救济弱势群体,有效排除和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公权私化和滥用的现象,才真正践行公平、正义的思想,而新儒学在社会层面上的公平思想作为可转化为当代有价值的精神资源,既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孔子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对冉求说的这番话是针对春秋末期季孙氏等新贵之暴富而提出的,反对贫富过于悬殊。不过,这种朴素的公正思想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例如荀子就认为,“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可见,新儒学十分重视分配正义和社会公正问题。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新儒学的公正思想存在诸多有益成分,对我国从社会层面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当代新儒学在个人行为层面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不少的契合点。当代新儒学劝诫人们要安身立命,信奉仁者爱人的思想,认为将个体良好的融入群体才能体现生的价值,建立爱的关系和联系,从孝悌到亲亲,再从亲亲到泛爱,从对家庭、对社团的信义到对社会、国家的忠诚,使得人们的生活越发和谐和井井有条。孙文在《民族主义》中就提到,要致力于恢复儒家“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体系作为复兴民族的根基。无论是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还是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都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吸收儒学中的有用成分以古为今用,致力于回归儒学道统,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意识,肯定“为己之学”,崇尚安身立命,充分发掘儒学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理想主义思想,将伦理性视为凝聚中国人的关键力量,继而并充分借鉴和引进西方的科学和民主,返本开新,在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出契约的精神。
此外,新儒学鼓励人们为社会多做贡献,惟其如此,才能对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及民族文化存亡绝续等核心问题作出正确回答。实际上,改革开放后中国已有很多民间新儒学流派,倡导和重建城市社区儒学和乡村儒学,将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忠孝仁义礼智信之道进入寻常百姓家,扎根于国人心底,积极探索如何融入当代社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要求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道德修养准则和规范约束人们言行举止,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报效祖国、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等高尚的个人行为价值评价标准,无一不和当代新儒家的道德规范有着深厚的情感维系和价值关联,是对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道德文化的精辟总结和深刻论断。
当代新儒学汇集了历朝历代儒家思想和中西文化之长,内容丰富驳杂但又影响深远广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当然,当代新儒学也有自身的缺陷可寻,它仍属于偏保守的思想,其所构建的道德观念体系难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因素。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域,重新思考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的当代新儒学思想,不乏很多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和有益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开辟新的方向,从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阵地的主导力量给以诸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