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屈平平 孙霞 王志远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261061)
110 份病料样品均来自30 个猪场不同批次的发病哺乳仔猪。
普通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麦康凯琼脂、LB 肉汤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革兰氏染色液,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微量生化发酵管及配套试剂,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SK-1 快速涡匀器,中外合资深圳天南海北有限公司生产;PCR 仪、电泳仪、Gel Doc XR 凝胶成像系统,BIO-RAD 公司生产;BS-2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生产;BHC-1300ⅡA/B3 型生物洁净安全柜,苏州洁净设备有限公司生产;PYX-DHS-X 型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市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可调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orf 公司生产;高压蒸汽灭菌器,日本Panasonic 公司生产。
2.1.1 细菌分离培养
取采集的病料样品,在鲜血琼脂、伊红美蓝或麦康凯平板上进行分区划线,倒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 后,挑取疑似单个菌落,于普通琼脂平板上分区划线进行纯培养,倒置放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 后,将平板放置于4℃中保存,待用[1-2]。
2.1.2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取洁净的玻片在火焰上反复通过几次,用接种环挑取1~2环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纯培养的菌落边缘少许细菌,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匀,涂抹均匀,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按常规步骤进行染色,油镜观察待检菌的形态、大小、颜色、排列方式[3-4]。
2.1.3 生化鉴定
对分离的细菌进行生化实验,用青岛海博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进行21 项生化实验,并把生化反应的结果转换为一个8 进制数,通过提供的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可得到实验菌株归属的相对概率、T 值和R 值,对菌株的归属进行鉴定[5-6]。
将细菌各项生化反应结果填入附赠的记录卡中,依次每3项为一组,若这3 项反应均为阳性,则分别记为1、2、4,若为阴性,则相应项记为0。将每组3 项的数值相加,共7 组,组成一个7 位数。将所得7 位数输入数据库系统中即可进行查询。使用前,所有试剂(21±3) ℃放置直至达到此温度。打开包装,取出微孔板。
取病死猪的脾、肺、淋巴结、扁桃体、肠及内容物等用生理盐水按照1∶5 比例匀浆,反复冻融3 次以便于病原释放,提取核酸及PCR 检测[7]。
将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取其肠道及内容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是否有寄生虫的存在[8]。
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腹泻检出率为11.82%,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黄白痢,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红痢也有发生,见图1~2,表1。猪黄痢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较高的传染病,常发生于出生后7d 之内,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常发生于10~30 日龄,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病程较短,长的1 周左右,有的仔猪能自行康复,病死率低。仔猪红痢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1 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便为特征。本病发生快,病程短,病死率高。
图1 大肠杆菌
图2 魏氏梭菌
表1 病料中细菌的检测结果
病毒引起的哺乳仔猪腹泻检出率为88.18%,主要有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率最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率较低,参见图3,表2。
图3 部分病料病毒的PCR 扩增结果
表2 病料中病毒PCR 检测结果
寄生虫引起的哺乳仔猪腹泻检出率为15.45%,主要有球虫、小袋纤毛虫和滴虫。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虫寄生于猪大肠,导致患猪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一般呈阴性感染。当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猪瘟、沙门氏菌病时,肠黏膜发生炎症反应,虫体随即侵袭到黏膜内大量繁殖,导致溃疡性结肠炎,而发生腹泻,参见图4~5,表3。
图4 猪等孢球虫
图5 经瑞氏-吉姆萨染色的小袋纤毛虫
表3 病料中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菌素。大肠杆菌性腹泻,从药敏试验中筛选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梭菌性肠炎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9]。
综合防控,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哺乳仔猪的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来防控。对症疗法、口服微生态制剂,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可以降低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对猪轮状病毒病,在尽早喂给足量初乳后,用母乳喂养,使用口服补液盐可防止脱水,补充养分;对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给予口服补液盐[10]。
驱虫是重点,球虫性肠炎可内服氨丙啉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疗[11]。
根据对哺乳仔猪腹泻原因的传染性因素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传染性因素方面主要集中在猪瘟、流行性腹泻、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几种疾病,阳性率分别达到25.45%、33.64%、20.91%、8.18%、10.91%,这几种疾病仍然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疾病。
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以前发生较少的寄生虫病在这次检测过程中有所上升,如小袋纤毛虫的检出率达到了8.18%,猪毛滴虫也检出了2 例,而且这些寄生虫很多情况下是继发于病毒性传染病,加重了仔猪腹泻的程度,造成更高的死亡率和更大的损失。
上述调查和检测结果提示,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要关注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动态,抓好饲养管理,预防老病新发与新流行疾病对养殖场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