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初 吴莹
心力衰竭也称为心衰,主要是指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心脏,造成血液在静脉中瘀积,进而引起的人体系列症候群[1]。心力衰竭一般均为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累及到整个心脏[2]。心力衰竭患者,副交感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造成患者心肌细胞损伤。如心衰得不到及时纠正,极易发展为心律失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胺碘酮在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但对于顽固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及心脏功能的改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3]。本文探讨生脉联合胺碘酮对心律失常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3.24±2.17)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77±1.01)年。按照心功能标准分类,心功能Ⅲ级66例,Ⅳ级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19±2.12)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1.82±1.22)年。心功能Ⅲ级34例、Ⅳ级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29±2.12)岁。病程9个月~3年,平均(1.72±1.22)年。心功能Ⅲ级32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功能评价、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②符合HFNEF相关诊断标准;③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45%);④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97ml/m2;⑤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瓣膜及心包疾病的患者;②肥厚型心肌病;③浸润型心肌病;④舒张末期左室内径>55mm的患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生脉(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ml/d)联合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150mg/d)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7d。常规治疗:患者治疗前,分别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胸片等常规检查,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支持治疗,包括吸氧,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及时对患者酸碱平衡进行监测,患者一旦出现酸碱中毒前兆,及时进行酸碱平衡维持性治疗。及时给予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发现感染,立即使用抗生素。及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血压波动情况,当患者的血压>130/90mmHg,则立即给于降压治疗。对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预防措施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有效进行体能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1.4 观察指标 (1)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根据ESVE标准[4],显效: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情况减少>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减少量>80%,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数量>70%。有效: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情况减少50%~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减少量50%~80%,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数量60%~70%。无效:患者的效果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2)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判定:(1)疗效标准:按照NYHA分级标准[5],显效:患者NYHA分级提高≥2个标准,同时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NYHA分级提高1个标准,同时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未消失。无效:患者NYHA分级无提高,同时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NYHA分级标准[5]: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2002年提出的心衰标准,患者为心衰高危人群,但还并未发展到心脏结构的改变,同时临床上无症状为A级,A级患者进一步发展,心脏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但还未引起相关临床症状为B级,当患者既往或目前正处于心衰疾病,同时伴有心脏结构的改变则为C级,当患者处于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才可以维持生命则为D级。(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检查: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空腹静脉血4ml,将所得样品离心3000r/min,20min后,对患者的血清进行ELISA方法检定患者血清中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α1,β1,β2,检测过程中分别以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α1,β1,β2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的吸光度进行比值比较(P/N),P/N数值>2.1则为阳性,否则为阴性。(4)心脏指标(QTc)和心率变化: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仪器采用NEC3321型号12导联心电图仪进行测量,患者取平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导联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的指标(QTc)和心率变化情况。(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静脉炎、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不良反应用χ2检验,两组患者QTc和心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比较[n(%)]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和血压下降各1例,未见心动过缓患者,而对照组出现静脉炎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QTc和心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QTc和心率比较(±s)
组别 QTc(ms) 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5) 378.11±33.12 411.56±41.22 86.38±13.11 64.31±14.12对照组(n=45) 371.87±32.34 388.23±31.32 83.11±14.33 74.18±12.22 t值 0.904 3.023 1.129 3.546 P值 0.368 0.003 0.262 0.001
顽固性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分析原因认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造成心肌细胞的大量损伤甚至纤维化,心肌细胞代偿性增大[6],进而形成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心脏结构进一步发生病理性改变,患者心室射血功能明显减弱,血液循环功能降低,加之心律失常造成的节律性改变,人体病死风险逐渐升高。在临床中,对于顽固性心衰的治疗,虽然有较多类似于胺碘酮等有效药物,但对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显得十分困难[7],因此及时寻找低毒有效的联合用药策略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本资料结果显示,胺碘酮联合生脉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患者,分析认为,胺碘酮可以有效阻断患者的钠离子通道,降低患者的心率,同时,对于患者细胞钾离子通道也有一定的阻断效果[8],对患者心房心室动作电位的负极时间进行延长,避免患者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现象。因此,胺碘酮可以通过降低患者的心率,延长患者动作电位的负极时间,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而中医认为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为气虚,气虚则阳虚,阳虚日久则会损阴,心气双虚,心脏动力丧失,血瘀受阻,最终形成血瘀水泛之标。生脉注射液属于益气养阴类药物,对于心气双虚患者具有补益作用[9]。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对于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孙艺红等[10]在一项心力衰竭患者前瞻性、观察性、纵向注册研究中国亚组的临床研究中提到,胺碘酮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占所有药物的1.8%,其研究结果与本文相互印证。
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水平于患者的交感神经激活相关,动物实验[11]证实,β1抗体水平长期处于较高数值,患者交感神经过度激活,造成人体心率明显加快,对于患者的心脏的损伤具有加速作用。而β2和α1受体对于患者的钙离子通道具有激活作用[12],造成患者细胞膜膜电位的不稳定,诱发患者室速或者室颤,造成心律失常患者病情恶化[13]。本资料结果显示,患者抗β1、抗β2、抗α1抗体明显降低,分析认为,通过纠正患者的交感刺激以及膜电位,对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4]。王丽楠等[15]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与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呈现负相关。从安全性角度分析,加入生脉注射液并未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