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煊
(宜兴214221)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有“人间珠玉”之称,其材质紫砂泥因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泡茶隔夜不馊等优点而著称,从北宋发展至今,人们充分发挥紫砂材质的优越性,融合了多种艺术文化形式,集传统与时代为一体,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深刻的生活哲理,使其成为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在他的《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强调:“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一定是形、神、气三者兼备”,对于形、神、气,我是这样理解的:形式,要明确地了解壶身的形状,使整壶的流、把、盖、钮、底、足等各部件相互搭配且比例协调,合理把握点、线、面的关系;神韵,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感觉。 创作不是简单的拼凑,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手中的壶是自己情感和精神的载体,表达强烈的内在冲动。 意境, 意境是壶的精神思想内涵,用实质性的东西来表达作品的形象美、内在美而表现出气质美。
图1 怀古壶
紫砂壶“怀古”(见图1)是传统器型,顾名思义,怀古即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此壶所表现的正是对传统的尊重,对古代紫砂艺人的怀念和尊敬。紫砂壶造型丰富多样,此壶属于常见的光素圆器,光器看似简单, 但它淡妆素面的表现形式实则最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雍容大气,它是中国传统本色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一种浓缩,是紫砂本质的精神所在。
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 通身以流畅的曲线勾勒而成,曲线柔和流畅、一气呵成;身筒饱满圆润、敦厚稳重,富有张力;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端庄大方之感;壶盖为压盖,壶盖与壶口子母线吻合,唇沿突出一圈,贴合紧密,壶盖向上穹起自然的弧度,盖面鼓起形成饱满的张力,半圆形壶盖与壶身相协调,给人以圆融和谐之感;壶钮为扁圈钮形式,圈钮中间设以小孔,造型别致古朴,圈钮与壶盖、壶身形成圆与圆相叠的呼应形式,比例协调,体现了光器几何形体的形式美和韵律美;壶流为直筒炮嘴,直流从壶身匀势而起, 与壶身呈45°角, 粗细变化均匀,极具力量感;壶把为圈把形式,圈把上承又顺势而下,与壶流相呼应,共同提携了整壶的气势。 壶流、壶把与壶口呈同一直线,给人以形式美。 整壶各部位搭配和谐,流、把的转承起合,壶身、壶盖与壶钮的形式呼应皆恰到好处, 将光素器的形式美和结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 作品还采用了陶刻的装饰技法,壶身刻绘清澈的小溪,沿着小溪生长着茂密的竹子,竹子清秀挺拔、竹叶清雅飘逸,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衬托出清幽之境。 竹子清幽挺拔,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着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它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美化了生活环境,更是一种文人与君子的精神象征, 此壶以陶刻的形式将竹文化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国传统人文气韵,惟妙惟肖地将君子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壶采用原矿紫泥制作而成,泥质细腻,有隐约的颗粒感,表面泛喑哑之光,其成熟紫润的色泽衬托出清幽之美,整壶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古雅而质朴,庄重而大方,从形式到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艺术构造, 使作品的慕古之意得到了深入的表达。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此壶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以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寓意,它提醒各位紫砂从业者:紫砂壶作为传统的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要在继承传统、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我们不能忘记紫砂质朴淡雅的本质,不能忘记作为手艺人的初心和匠心。紫砂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离不开形式美、神韵美和意境美,一把好壶,能让制作者、 使用者和收藏着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让人感受到古色古香雅韵的同时,也领略到现实意义。
创作,对于一件紫砂作品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它的独有性以及艺术性, 同时还承载着一个壶艺者的思想情感。 紫砂壶创作不是简单的复制,这世间每一把壶都是不一样的, 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内涵,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不仅要怀有一颗匠心,尊重传统、不断磨炼并提升自己的技艺,更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为作品融入更多的独创性,使之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从而为紫砂艺术锦上添花,推动紫砂艺术与时代接轨,繁荣于当代、繁荣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