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文 詹伊梨 张弛衡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婴戏图”是指以儿童游玩、嬉戏为主题画面的纹饰,“婴戏图”在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中比较常见,画面表现儿童生活场景及民俗风情, 反映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真情感的美好愿景。 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装饰特征是人物及画面简约、写意。 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 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 民窑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寥寥数笔生趣盎然的画面跃然瓷上, 体现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绘画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纹饰的文化内涵,阐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情趣。
明代民窑青花受文人画的影响, 各类人物成为其装饰题材,尤其是“婴戏图”最为常见。 “婴戏图”源于佛教题材,与莲花化生有关。 梁思成先生对“化生”是这样解释的:“装饰图案中的小儿称化生,‘化生之类’指人物图案。 ”[1]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之国, 一直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 封建社会有“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孝道受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纳入社会道德范畴,深入人心。 “婴戏图”受人们传宗接代、儿孙满堂的观念影响在明代民窑青花应用广泛,因此,“婴戏图”是封建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形象写照, 中国人希冀多子的观念推动了婴戏题材的创作。
“婴戏图”中的“婴”包涵着道家的“法自然”等思想。 “婴”的无知无欲体现着“道”的价值标准。 因此,道家思想把“婴”看成是最本质的自然社会现象,认为“婴”的天性是对人间各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返朴归真的表现,蕴含着脱离世俗的民俗文化。 因此,“婴”的意义在于其发端的文化思想, 潜藏着一种高远的精神诉求, 表现了某种希图从世俗的生活中摆脱出来,达到心灵无碍的境地。[2]
另外,“婴戏图”装饰纹饰随时代不同,寓意也不尽相同。 明代民窑写意青花纹饰中,常把莲花和童子构纹在一个画面上,寓意“连生贵子”。 “婴戏对弈图”(见图1)是明代民窑写意青花中较为常见的画面:两个童子在下围棋,棋盘中间绘有三枚棋子,寓意“三元及第”;“童子戏鱼图”(见图2) 绘有三个孩子围在缸边,与缸中之鱼嬉戏,寓意“三纲五常”等。[3]
图1 婴戏对弈图
图2 童子戏鱼图
明代早期婴戏图较少,中后期开始流行。 明宣德年间,因宣德帝颇信道教而使“婴戏图”发展较快。 婴戏纹饰反映了明代民俗风情,因其寓意多子多福,赋予吉祥祈福之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艺术魅力。
婴戏题材丰富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艺术表现,其主要表现在减笔抽象、似与不似、生动传神。减笔抽象法下笔灵活、挥洒自然、手法精练、运用自如,如图3“明万历春郊放筝图”,绘画者抓住孩童的瞬间动态,勾画脸部表情,用青花墨色绘出孩童的身体,几根线条表现挥动的双手,刻画出玩童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画面质朴率真、自然洒脱。这种减笔技艺使整个画面处于 “似与不似”之间,线与面的交融呈现出生动传神的意韵。[4]
明代中后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婴戏图”流行简笔写意技法,风格比早期更豪放、凝练。 画面风格自然、古朴、生动,追求情趣与意境。 如图4“明弘治习武图”,孩童独自习武,踢腿、手臂冲拳动作栩栩如生, 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孩子习武的动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一时期的“婴戏图”画面强调笔墨情趣、意境,独具豪放、简练的写意风格。[5]
明末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纹饰以勾线为主,采用勾勒平涂技法。 绘画者注重儿童嬉戏的瞬间动态,略去繁琐的细节表现,仅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画面场景。 画面质朴清新、逸笔草草。 如图5“明万历婴戏图”,绘画者用线条勾画头部,用几根线表示腿脚,孩童的身体和挥舞的衣袖用青花墨色晕染,欢呼雀跃的儿童身影跃然而出,嬉戏玩耍的神态传神逼真。 这一时期青花 “婴戏图蹴鞠图”居多,居多只画童子,虚化背景,画面粗率豪放、 线条疏简,却将孩童的天真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6]
图3 明万历春郊放筝图
图4 明弘治习武图
图5 明万历婴戏图
明中期, 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构图疏简,画法随意洒脱、清新秀丽。有些作品采用先勾勒后分水渲染方法,层次感极强,作品率真、用笔工致、画面生动、虚实相生。如图6“明成化婴戏图”,绘画者先用青花料勾勒出纹饰轮廓, 再用稍淡的青花料映衬,使画面疏朗、清淡。 洒脱随意的画风将孩童的活泼可爱、嬉戏欢快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 整幅作品富有生活气息,风格淡雅,具有生动奇妙的审美情趣与意境。[7]
明代景德镇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受文人画影响,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使画面产生清新活泼的艺术风格, 带来 “墨戏”般的审美情趣。如图7“明代婴戏图”,童子穿着深色的长袍,后脑凸起,脚部简单勾线,不多修饰,随意洒脱的笔法将孩童刻画得滑稽可笑、活泼奔放、生动有趣、画风古朴、形神兼备。[8]
明末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用笔自然生动、写意传神,作品构图简洁、粗疏,画风草率、飘逸,画面随性,无拘无束。[9]如图8 明正德“起舞图”,绘画者采用简笔写意的方法,线条飘逸、洒脱自然。 孩童的造型夸张,后脑凸起如冬瓜,头大身小,好像孩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现了童子憨厚、顽皮的本性,情趣十足,整个画面生动传神。[10]
图6 明成化婴戏图
图7 明代婴戏图
图8 起舞图
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构图疏简、 用笔自然、画风古朴,画法简笔写意、随意洒脱,却将孩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 体现了绘画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感悟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审美意趣,体会其独特的绘画技法,传承并创新景德镇现代青花创作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