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福柯生存美学思想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2019-03-11 06:30许静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福柯学校教育

摘 要:文章从生存美学思想出发,尝试探寻其“关怀自身”的理论内涵与通往生存美学的实践途径,生存美学思想,重视学生身体实践的经验,可以唤起学生关怀自我的意识,协助学生适切的生存,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意义重大。

关键词:福柯;生存美学;学校教育

作者简介:许静婷,长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荆州 434000)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123-02

20世纪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福柯提出的生存美学思想重视“主体化”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早期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权力和性的论述,或是单纯探讨福柯所开创的知识考古学以及权力和道德系谱学。[1]1994年以来,福柯许多未曾面世的著作陆续发表,“生存美学”“关怀自身”“自我技艺”等主题进一步得以展现。本文在阐述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以改进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与改革。

一、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内涵

福柯认为人的存在应是多元的。他晚期的研究主要展示了如何将自身塑造成主体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主体化”的过程。而“生存美学”理论就是将主体性实现的可能性放在了个体和自己的关系上,个体在美学的意义上自我构成为主体。

1. 生存美学的理论核心。生存美学实际上就是对存在于古代希腊的自身技艺的一种“回归”与“创新”。“回归”是指发现存在于古代希腊中富有艺术性的自身技艺;而“创新”则是将这种自身技艺放置于自身所处的社会脉络之中,作新的诠释。

所谓的生存美学乃是以关怀自身为中心的一系列自我修养的功夫,也就是“自我技艺学”。这种生存的技艺是与“节制”的观念相呼应的,“节制”不意味着放弃欲望,而是要审慎地依据自身的条件决定该如何享用快感。“自身技艺学”可以帮助我们艺术性地采取节制行动,这两者在根本上都是源于对自身的关怀。个体透过自身的修养功夫,透过理性的力量将自身塑造为一个行为的主体,也就是伦理的主体,所以福柯的生存美学乃是一种与伦理学相结合的美学观。

2. 生存美学的实践途径。福柯提出了通往生存美学的三个途径:界限体验、局外思维以及在真理游戏中展现审美超越的游戏态度。这三者都是属于一种“逾越”的哲学,而且是福柯生存美学得以在现代社会实践的途径。人所认为的建立于“自由”基础上的各种规范,反而成了约束自身自由的枷锁。因此,界限体验、局外思维能协助我们打破既往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习惯。唯有超越,才有可能发现与创造自我。

在真理游戏中的审美生存,具体又有三重意义:“解构”“策略运用”与“创造”。所谓的“解构”意指对各种论述背后权力关系的洞悉,了解人究竟身处于何种游戏规则中;“策略运用”并非指我们对所有知识论述的排除,而是一种游戏中权力关系的改变;“创造”需要我们时时改变自身,成为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

二、学校教育中生存美学思想的实现路径

现今的学校教育常被认为是许多片段知识的背诵与堆叠,而知识的内容与目的对学生与家长而言,不过是为了与人一较高低的竞争工具。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落实生存美学的精神,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 学校教育应唤起学生关怀自我的意识。一是要树立引导学生关怀自身的教师角色。福柯曾指出引导学生能够关照自我的三个重要的面向包括:榜样、能力、苏格拉底的角色。“榜样”指能够作为学生自我关照的模仿与参考的对象,因此在教师唤醒学生关心自我的意识之前,自身也应成为时时刻刻关怀自身的行动榜样。“能力”則是指各种关照自我所需的生存技艺、知识等,[2]如此一来,学生才能知道要如何关怀自身,教师也才知道如何在引导学生关怀自我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即成为如同苏格拉底般的心灵导师。因此,教师需要树立起引导学生关怀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进而才知道应该如何去追求、提升自身。

二是通过反思性对话重建知识与学生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能否关怀自身的中介者。无法脱离格式化教育模式的教师,则永远只能忠实地呈现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无法将这些内容转化为与学习者共勉的艺术作品,也就难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学习经验。[3]什么样的课程才能算是美;如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其意义,如何能产生美。就这样的目的来看,教师要能转化课程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认识关照自身的必要性,使学生重新建构对课程内容的理解。[4]这种知识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也有助于我们反思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内容,避免知识遭受过多的权力干涉,成为意识形态操弄的对象。

2. 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身体实践的经验。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福柯将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视为个人能否达到美学式生存的关键。所谓的经验也就是“身体的经验”。其实,知识是由人类经验产生,并通过口耳相传或是文字记录等方式传递下来。以现今的角度来看,经验其实就是一种教育内容。换句话说,知识的产生乃是源自于人类的经验。[5]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和实践经验相结合。[6]

其次,学校与教师应提供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并且重视学生自我表述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他们的价值信念与认知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是个人生命的体验。[7]教师应保持聆听与欣赏,以一种相互理解的态度支持他们,而非以社会价值来概括或否定他们。

最后,关怀自身应以生活作为教学实践的场所。从福柯对古代关照自我生存哲学的论述来看,关怀自身必须是随时随地的,而非只是课堂中讲述而已。因此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而日常生活则是关怀自身实践的重要场所。各种的自我技艺学,如沉思、自我检讨等,都必须随时随地地参与具体实践,学生唯有经过反复练习,才有可能成为随时随地关怀自身的伦理主体。

从福柯的生存美学来看,当前学校课程的速食化现象反映出教学形式与内容流于表面,欠缺深度的反省与探究,导致教师往往沦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传递者而不自知。因此,如何将福柯生存美学的思想具体落实于教育实践中,使之不至于成为一种空谈,诸如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目标的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体现生存美学的精神,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Ball SJ. Foucault and Education: Disciplines and Knowledge [M].London:Routledge,1990.

[3] 牛海彬,曲铁华.基于福柯教师话语观的师生对话特征解读[J].外国教育研究,2010,(1):67-71.

[4] 沈茜,齐学红.“师生关系”话语的考古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6):21-25.

[5] 郭睿.福柯的课程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5,(8):11-12.

[6] 戎庭伟.后现代的儿童主体性:福柯之眼[J].全球教育展望,2012,(1):51-55.

[7] 李孔文,王嘉毅.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及其教育学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9.

责任编辑 陈 晨

猜你喜欢
福柯学校教育
《圆屋》中异质空间下的本土裔自我主体性的建构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像福柯那样思考
“知识就是权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