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颖男 王玉玲 王莉萍
摘 要:调查发现,在单纯基于教参、教材分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被动且低效。为此,文章以《纪昌学射》为例,基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学情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调整;《纪昌学射》
作者简介:毕颖男,北京小学广内分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王玉玲,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融合教育;王莉萍,北京小学广内分校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研究方向为融合教育与德育。李洁玲、桑海燕、潘镭、鄂静轩、陈甜天老师也参与了教学研究,对教学成果做出了相应贡献。(北京 100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77-04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理念与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在传统的过于依赖教材分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且低效,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理念。本文以《纪昌学射》一课为例,介绍如何基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的调查分析,大胆进行教学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一、班级情况与教材分析
笔者所教学的是普通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学生共计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全班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精彩;有的学生学习困难,尤其以两位阅读障碍学生最为突出;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全程保持注意力;甚至还有自闭症学生只能在开始讲课的前5分钟保持注意力,且几乎不发言。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按照飞卫要求下功夫苦练眼力,最终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故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体现了纪昌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单元目标为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讀故事体悟道理。
二、调整前的课堂教学
教学调整前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依据教学参考用书,而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基本以教师口头提问的方式来呈现。课堂教学主体大致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整体感知,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回答。这一环节的预设简要带过,但因为学生要点回答不全,或者因不会概括导致答案过于琐碎,因而花费了较多时间;第二部分为细读课文,围绕“飞卫让纪昌练什么?”“纪昌是怎样练的?”“纪昌练到了什么程度?”“纪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飞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等问题展开。因为飞卫前后两次要求纪昌练习,所以这些问题重复了两次。而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又不断提问,有时换个角度启发,有时只是换个说法重复提问,由此便导致学生对问题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第三部分为全文总结。教师共问了三个问题:“眼力练好后结果如何?”“为什么要先练眼力再开弓放箭?”“你明白了什么寓意?”
整篇课文教授下来,面面俱到,所有知识点都提到了,但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临时提问又过多,导致文章内容理解得支离破碎。在此过程中,学生绞尽脑汁应付教师的提问,而教师却千方百计把一个完整的问题分解成数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预设的答案。一节课下来,一般学生学习得精疲力尽,也没学到多少知识,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则听得云山雾罩,由此可见,该堂课的教学质量偏低。
在这堂课中,教师按照参考用书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直接提问,一节课多达几十个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牵着学生学习。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是被动地听、猜、说,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但大部分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这是一种低效教学。
三、调整后的课堂教学
1. 基于文本研读优化教学设计。调整前,教师的问题基本是按照文本顺序和总——分——总的思路呈现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四个要点: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故事、明寓意),纪昌学射的过程,纪昌的品质以及文章的寓意。几部分之间是教师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联起来的,没有过多的逻辑线索。所有问题缺乏组织地抛出,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注意力在如何准确回答上,而忘记了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学习。
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将各类问题有逻辑地加以呈现,是在深入研读文本基础上的高效设计。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则从如何阅读一篇文章的角度带着学生去思考:从题目猜测讲述什么故事?(纪昌学射)→纪昌学射的过程是怎样的→从学射纪昌有什么品质?→题目是“学射”为什么飞卫一直让纪昌练眼力呢?从纪昌的品质和练眼力的原因可见文本的寓意是什么?问题和调整前是类似的,但问题出现的顺序和方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此便产生了环环相扣的效果。
2. 基于学情调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不仅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笔者通过预习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难点做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学生都预习了课文内容,但只有15.4%的学生能做到准确而简要的概括。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丢失主要信息(92.3%)、内容不简约(41%)。可见,虽然即将升入小学高年级,但大部分学生在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上还需要教师指导。于是,笔者根据这一情况对教学进行了调整,并注意提供具体的支持:依据文本特点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准确而精练。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语主要集中在“梭子”(比例为56.7%)和“虱子”(比例为30%)。学生最感兴趣的细节是把虱子看大(比例为63.3%),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比例为36.7%)。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调整前的课堂中学生能抽象地概括纪昌是个刻苦的人,但是却拿不出例子,更谈不上有感触,因为学生对纪昌练习中的两个关键事物——梭子和虱子都不了解。飞卫让纪昌盯住动的物体不眨眼,纪昌就去盯当时能找到的最快的梭子;飞卫让他把小的东西看大,他就把能找到的最小的虱子用头发丝绑起来看,这两个生动的细节体现了纪昌勤奋刻苦、严从师教的好品质。于是,调整后的教学抓住了这两个有价值的细节,具体教学如下:
教学片段一
教师:什么是梭子?
生1:老师,我知道什么是梭子,梭子就是在织布机上用来织布的。
师:说得对,纪昌是躺在织布机下看梭子练眼力的,我们当一回纪昌,来体验一下看梭子穿梭的过程。
(播放视频:动画片《纪昌学射》的片段)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2:老师,我都看不见,梭子穿梭得太快了!
生3:太不可思议了,我看一会儿都受不了,纪昌却坚持了两年!
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虱子”。老师把虱子放大了几百倍,实际上虱子比蚂蚁还小,如果黑板上有一个虱子,你坐在座位上用肉眼不仔细看,是看不见的。
生(感叹):这么小!
师:在《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有这样一段描述,请跟我读: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生共读此文后,學生静静地读译文。此时,学生的表情发生了变化,流露出惊讶、赞赏、敬佩等情绪。
师:纪昌把很小的虱子看得像车轮那么大!
(手势:拇指小指相捏,然后左右手撑成车轮大小。)
生1:看什么东西都像山丘一样,这是什么感觉!
生2:纪昌真了不起,竟然花了三年时间练习把小东西看大!
生3:纪昌一箭就能射中虱心,这眼力真棒!
教学片段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纪昌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划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小组讨论。
生1:我觉得纪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刚才我们从资料知道,把小东西看大他花费了三年(课外阅读补充材料中的信息),再加上之前盯着东西的两年,总共五年他都在练眼力,他都没放弃,可见他意志多坚定。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因为看梭子、看虱子很枯燥,而且我只看了一小会就坚持不住了,但是纪昌一直在坚持,很是有恒心。
生3:纪昌还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人。虱子那么小,我们肉眼都很难辨识,而纪昌却天天看,从“每天”一词中可以看出纪昌非常勤奋。
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而且主动练习教材内容和教学补充信息,且情绪激动、感触颇深,发言质量高。就连平时不太关注同学发言的自闭症同学听后都不禁伸出了大拇指,并频频点头。
四、基于学习风格设计多种支持
采用VARK学习风格调查班级学习风格以多重学习风格为主(62.16%),单纯“听觉”优势的学生仅占30%。而传统教学采用的是一问到底的模式,学生只能是一听到底,对听觉不占优势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注意力分散,甚至对特殊学生,比如对有视觉优势的自闭症学生来说完全不知所云。于是调整后的设计中,笔者就学生感兴趣的梭子、虱子等细节增加了视频、图片、手势等直观形象信息,既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笔者还设计观看视频等活动让学生去模拟主人公的练习经历,让学生有充分的感受,这些感受成为课文理解的宝贵财富。
调整前的课堂教学在纪昌学射这部分预设了两组共8个问题,课堂用时共25分钟,学生回答良莠不齐,一闪即逝。课后调查发现,原本存在问题的学生依然存在问题。调整后采用表格填写的形式(见表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划要点、填表格,与同伴讨论,学生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实践证明,表格填写这种方式为班内具有视觉优势的自闭症学生和其他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优势感官渠道支持,并且优化了师生的互动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仅用了12分钟,在此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连班内视觉优势、听觉弱势的自闭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精力也非常集中。教学后,这个表格又作为作业供学生复习,更重要的是,表格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提取信息,且表格提取后的信息更清晰,为回答后面的重点问题——“纪昌具有什么品质”奠定了基础。在后测的作业中,学生此部分完成正确率达到95%以上。
默读文章2、3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尝试填写下表。
五、教学效果
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设计的相关调整效果非常成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在预习统计中,“梭子”“虱子”“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存疑之处,也是课堂上学生最关注的内容。此时,学生通过看视频、看图片、读古文等,集中了注意力,且对存疑处找到了答案。
2. 自然联系材料,发言质量高。调整教学前,在回答人物形象分析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多处于似乎都知道,却又无话可说的状态;在教学难点处,多是绕来绕去说不到点子上。调整教学后,为突破纪昌人物形象分析这一重点和“飞卫为什么要求练眼力”这一难点,笔者在正式讨论之前做了多处铺垫:先以表格的形式提取信息要点,再辅以体验性资料和补充文段。在发言时,学生自然引入教师所提供的补充材料,并且激动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带着感情朗读相关文段。此外,还能轻松解答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由此可见,基于学生兴趣和内容分析的科学性铺垫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包括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学生也进步明显——主动举手次数增多,且正确率在90%以上,能基本正确地回答文章揭示了怎样的“道理”这类抽象问题。
综上所述,该节课调整成功的原因,首先基于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首先,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模式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未来的发展。其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在具体的教学中,他们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成为有效教学的阻碍。当教师将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与教学设计结合,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再次,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班内学习困难的学生,以表格形式满足他们的结构化需求,并且为其他有视觉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持。此外,减少了教师繁琐的提问,增加了学生深入思考交流的时间。
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所说,当前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与体验,关注过程与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