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平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具有探究性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条件。
1.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幼儿园位于北京郊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资源,为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搭建平台。
我们让幼儿收集废旧塑料瓶和大米、黄豆、玉米粒等农村常见物品,然后制作乐器。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所装物体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放同样的物体,但是量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又如,小班幼儿通过和家长一起摘玉米、搓玉米,获得玉米相关种植知识;中班幼儿跟家长一起摘大枣,发现枣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口味;大班幼儿帮助家长盖西红柿大棚,了解大棚的作用以及架条的具体安装方法。在熟悉的环境中,幼儿在玩中学,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
2.创设开放科学的互动环境
实验证明,开放且富有探究性的科学环境,有利于幼儿建构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了园内的科学探索区。
小班幼儿的有效注意时间一般在3-5分钟,于是,我们将小班科学区安排在靠近安静区域的位置;中班和大班幼儿需要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我们在设计时遵循“动静分离”的原则,盡量为其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比如,在“有用的工具”——探索震动的产生活动中,由于响声较大,容易对其它需要安静环境的探索活动产生影响,我们就将该活动移到楼道的走廊,并相应地配上可折叠的小墙桌,方便幼儿自由探索。
3.营造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
科学探索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幼儿才能有安全感,从而消除顾虑,集中精力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幼儿因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没有那么丰富,对幼儿的想法和兴趣,我们要给予支持;对幼儿犯的错误,我们要包容和理解,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以保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正确性。比如,小班幼儿在玩回力小车的时候,为了让小车走得更远,经常用很大的力气让小车后退,结果造成玩具被损坏。其实,他们并非故意损坏,而是在不停地尝试,因为他们发现,力气越大小车后退越多,向前走的距离才越远。对这种探索行为,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再加以引导。
在贴近生活、开放且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出来,他们大胆尝试,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促进了探究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持续发展。
编辑 _ 汪倩